河北师范大学考研复试真题参考资料书目

河北师范大学(简称河北师大,Hebei Normal University),于1902年始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属重点大学,是中国较早成立、规模较大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于1996年6月由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河北教育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该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高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

河北师大最早起源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2011年9月,原各校区迁至现址实现集中办学。2014年1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共建河北师范大学。[1][2]截至2018年3月,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占地1829亩,馆藏图书30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7个。[3]1

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1901年),顺天府尹奏请设立西文东文学堂,八月初八被批准,在府内试办。九月,光绪皇帝批准顺天府尹的请求,降地安门外兵将局旧址拨给顺天府办学。

顺天中学堂老校门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顺天府学堂移设兵将局,正式定名为顺天中学堂。从京兆和顺天府各州县以及在京官员子弟中招收学生。开设修身、经学、中国文学、算学、历史、地理、博物、物力、化学、法制、理财、图画、体操、英文、法文、东文等课程,学制4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顺天中学堂改定为顺天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顺天府学堂在原址改设(中学仍保留)。开设课程有人伦道德、经学、国文、德文、英文、拉丁文、算学、动植物学、物力、化学、兵学、体操等。学制4年。辛亥革命后,改称顺天高等学校。

民国二年(1913年),顺天高等学校改京兆公立第一中学;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京兆高级中学;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改河北省,京兆高中遂改为河北省第十七中学(校址北平);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河北省立第十七中学改名为河北省立北平高级中学。

抗战时期(1937—1945年),部分师生西迁陕、甘办学,校本部被日伪政权改名为河北省立北京高级中学、北京市立高级中学(1940年);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学校恢复战前旧名(河北省立北平高级中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校改名河北北京高级中学。

1951年,将河北北京高级中学逐渐改为河北师范专科学校。暑期,招收数学、理化、生物三科新生134名。9月3日开学。其时,该校有教师8人。职工23人。初设数学、理化、生物三科,学制1年。

1952年,改为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4科。

1953年,改为学制2年。

原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校门

1956年,由河北师范专科学校扩建而成。设置中文、历史、政治、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系,生物科并入当时的石家庄师范学院(即1956年从天津迁到石家庄的原河北师范大学),在校生583人。还建立了函授科,招收物理、化学科函授生185名。院长由李继之兼任。

1957年,增设中文系,化学科改为化学系。

1958年8月,河北师范学院(天津)迁至石家庄后留在天津院系组成的河北天津师范学院(现天津美术学院前身)之中文、历史两系并入。

1959年,又增设外语系(设英语和俄语两个专业)1957年至1960年由地安门外原校址(北黄城根59号)搬迁至和平街新校址办学。

1961年,华北人民大学撤销,部分师生并入,建立政治教育系。同年,铁道师范学院撤销,其数、理、化三个系学生并入。

原河北师范学院图书馆

文化大革命时期,河北北京师范学院遭到极大破坏,停止招生达5年之久。在当时极左思潮影响下,1969年底,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奉命迁至河北宣化办学,改名河北师范学院。

1970年,恢复招生,设置中文、历史、政教、外语、数学、物理、农基(1973年恢复为化学系)、文体(1970年增设,含音乐、美术、体育三个专业)等系。

1981年,文体系分为艺术系和体育系。

原河北师范学院校门

1979年2月,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作出河北师范学院从宣化迁至石家庄办学的决定。1981年8月,历史、政教两系师生迁至石家庄。10月,新生在石家庄新址入学。

1982年9月,河北师范学院党政机关迁至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新址(现为石家庄市红旗大街601号,即现河北师范大学前西校区东院,现汇华学院地址)办公。[7]

1984年12月,搬迁任务全部完成。

天津北洋女子学校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6月,创建北洋女师范学堂,位于天津三马路,旋即迁往天纬路(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校址)。创办人为袁世凯委派的天津女学事物总理傅增湘。当年6月1日,北洋女师范学堂举行招生考试,首批招生46人,于6月13日正式入学。《大公报》刊发新闻说:“从兹女学校发达当以此为基础”。《教育大辞典》本校条说:北洋女师范学堂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女子师范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春,北洋女师范学堂改名北洋女师范学校。

民国二年(1913年)5月,北洋女师范学校改名直隶女子师范学校;

民国五年(1916年)1月,改名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原北洋女师范学堂校舍和建校一周年师生合影

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改名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进入民国后,课程设人生哲学、公民、国文、英语、心理、教育学、各科教材教法、教育行政及组织、伦理、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数学、音乐、体育、健康教育、图书馆学、小学教师应用音乐、小学教师应用美术、小学教师应用工艺、家事、教育管理及行政参观实习、军师看护学等。学制:简易科一年半,完全科4年,本科5年。

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由河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改设(附师范、中学部)。同年6月,经河北省政府议决:在第一女师内增设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一女师校长齐璧亭(国梁)任院长。暑假内于天津、北京两处招收国文、家政新生两班,9月10日开学上课。

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院校合并,以学院为总校名,分设学院、师范、中学、小学、幼稚园五部。至此,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从幼稚园到附小、中师、高师,建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抗日战争前,设国文、家政、英文、史地、教育、音乐、体育等7个系。

原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校门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天津沦陷,河北女师被迫停办。少数教师和学生在齐壁亭院长带领下,辗转逃亡到西安,与同时逃亡来的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师范大学共同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女师的部分师生分别并入“西安临大”教育学院的相关科系。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西安临大”迁校到汉中附近的城固,校名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同年7月,“西北联大”的教育学院改称师范学院,设国文、英文,史地、数学、理化、教育、体育和家政八个系及劳作专修科。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8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同时增设公民训育系和博物系。至此,师院共有十系一科。

民国三十年(1941年)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在兰州黄河北岸十里店设立兰州分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