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信息 – 查看信息_在线咨询_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学校简介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以城市领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前身是天津大学建筑分校,始创于1978年,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1996年首批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沐浴日月精华,学校与改革开放同步同龄,1998年学校二十年校庆之际,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欣然题词,提出了“发展城市科学、培养建设人才”的殷切希望。

学校占地450亩,建筑面积14.16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远程教育中心、多功能食堂、多媒体阶梯教室、现代化学术报告厅,校园布局合理,绿树红花掩映,池塘亭榭错落,假山雕塑别致,环境品位高雅,文化底蕴深厚。规划面积为1300余亩的新校园扩建一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将新增教学科研基础设施10万平方米,生活服务设施6万平方米,现有设施改造、改建5万平方米,并完成配套的网络、景观、绿化工程。办学条件将明显改善,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全校总体布局更加合理。

学校设有基础学科部、社科部和体育部三个基础教学部门,现有规划与建筑、土木工程、热能与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工程、环境与市政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艺术、外语等9个系,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31个本科专业,15个高职专业,包括工学、理学、管理、文学、农学五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11000余名。其中岩土工程、市政工程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实验室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62人、其中教授5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60人,博士56人;拥有各类实验室28个,实验室总面积达1498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达7800余万元。

学校密切结合城市发展的趋势,“立足天津、服务周边、面向全国”,积极构建涵盖城市经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主要学科领域,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工管结合,文理渗透,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整体优化的办学格局。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依据社会需求,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种短期培训,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管理者,已为全国培养输送了本专科毕业生近万名,成人学历教育毕业生数千名,先后有数万人来院接受总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建造师、项目经理、工商管理等中短期培训。二十年蹉跎岁月,学校迅猛发展,正在发展壮大为城市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主动与行业融为一体,参与行业的生产、科研和人才培养,先后共建了32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开辟了一条高校主动联合、吸引企业集团、科研院所参与办学的产学研结合之路,房信集团、安信集团、顺驰集团等知名企业为学院提供了总额达400余万元的奖学奖教基金,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同时企业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提升,双方受益,实现了双赢。学校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创建科研院所,推进产学研的结合,先后创建了一批具有实体性质的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双师型”师资的成长基地、学校服务和联系社会的窗口。

随着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和我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主动迎接挑战,充分挖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高城市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加速整体发展。学校广纳海内外人才,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及职称结构日趋合理,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于城市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在海河综合开发、滨海新区建设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上均有我校的贡献,“十五”期间承接的各类科研项目总量超过建校以来前二十几年的总和。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学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院地合作协议的框架下,2006年学校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遥感应用技术研究所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地质环境与岩土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和“国家遥感应用技术研究工程中心(天津分部)”,构建了国内一流的学科平台,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功崇唯志,业广唯勤”,建园人紧紧把握城市发展脉搏,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繁荣城市科学研究为已任,正在为把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建设成为一所涵盖城市科学主干学科领域、多学科交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城市大学而努力奋斗。

招生学科简介

一、土木工程一级学科(0814)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是校重点学科, 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该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岩土工程、市政工程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实验室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 2007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按照下设的六个二级学科进行招生。

1、岩土工程(081401)

岩土工程学科是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标志之一,发展势头强劲。该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被批准为天津市第二期重点学科,2006年被批准为天津市第三期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实验室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该学科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教授指导下,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学术梯队合理,目前有教授9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

本学科为“十五”期间天津市重点投资建设学科,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地质环境与岩土工程研究中心”,与中科院遥感应用技术研究所、中国民航大学共建“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部)”,并在该领域合作培养研究生。本学科建有岩土工程测试中心,下设六个实验室,面积1512平方米,设备总值逾千万元,其中数字模拟实验室、土体微结构实验室及土体原位测试室建设起点高,投资大,在国内居于前列。目前已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机制。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软土工程设计、施工及测试新技术研究、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地基处理、深基础理论及设计优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研究。

近几年,本学科结合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完成纵向及有影响的课题2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5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30余篇。

2、结构工程(081402)

结构工程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于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具有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具有较强的发展势头,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博士2人,硕士10人。学科带头人杨德健教授,近年来在混凝土结构可靠性和新型结构体系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

目前本学科承担着多项天津市重点课题,如:“新型住宅结构体系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配筋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碳纤维预应力箱型楼盖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研究”和“碳纤维材料加固技术及可靠性研究”等,其成果将不断转化为生产力,为天津市住宅产业化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凝土结构理论及应用技术、钢结构(组合结构)理论及应用技术、工程结构抗震、防灾体系理论与应用、现代结构分析技术、现代施工技术与管理

近年来,本学科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和横向课题11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3项;天津市建委科技项目4项。研究成果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天津市市政工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3、市政工程(081403)

我校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学科主要以城市市政给水排水、工业给水排水为研究对象,围绕水的收集、处理、输送等工程和系统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管理与过程控制展开研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有广博的学科视野,能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方面从事创新性研究,具备学术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素质,胜任高校、科研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等方面的市政工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成立于1978年,是目前天津市高校中唯一设有本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院校,在本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办学20年的基础上,于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我校的第一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006年被批准为天津市第三期重点学科。自创建至今,该学科得到了天津市和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该学科已获得了天津市教委“十五重点建设学科”10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本学科现有教授6 名,副教授 6 名,讲师15 名。分别从事水污染控制及水处理新工艺及设备的研究与应用、废水生物处理、高浓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研究、污染河道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本专业已毕业硕士研究生去向有三:一是进入国内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如中科院、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二是参加工作,如设计院、环保公司、自来水公司、高校等;三是出国深造,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

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4)

该学科为我校重点学科,于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与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共建、由中国工程院李猷嘉院士指导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本硕士点紧密联系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依托先进的实验室和国家燃气具检测中心,研究开发本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和节能产品,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节能与集中供热新技术、低温空调与超净环境技术、流体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热能输送系统理论、燃气应用与输配技术、建筑环境模拟仿真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等。

我校借助“十五”投资从根本上改善了实验教学环节,为教师和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热网系统综合性能实验台、燃气输配系统、洁净空调系统、制冷热泵实验台等实验装置均为开放性实验台,且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本学科拥有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素质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9名,副教授2人。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省部级9项,天津市教委、建委项目21项,取得专利3项,其它科研项目多项。

本学科毕业研究生在新能源开发、建筑环境工程、民用动力、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设计研究院等部门有着广泛的适用性。目前,天津市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滨海新区的发展已纳入“十一五”国家发展战略。本学科是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急需的专业领域,急需大批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本学科研究生的就业、创业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其核心内容为地震工程、抗风工程、抗火工程和抗爆工程等,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学科为我校重点学科,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3人,硕士5人,学术队伍年富力强,层次较为合理。

本学科密切结合天津市高地震危险背景和广泛分布的软弱地基场地的实际,依托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新技术方法,主要开展了大震深部孕震构造、工程建设场地活动断层、场地近断层强地面运动、重大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动参数小区划等问题的研究、混凝土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理论和技术研究等。在此基础上,在工程场地土动力特性测试与评价、饱和粉砂土液化危害性预测以及相应的判别标准,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领域,其成果达到国内 水平。

近年来,本学科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项。

6、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隶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本学科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拥有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

本学科立足于解决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的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近年来以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和桥梁工程实验室为教学和科研基地,学科建设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承担了多项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五年来完成纵向及有影响的课题1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3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6篇。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我院重点学科,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该学科主要培养满足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需求,服务于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热点领域的急需高级管理人才。

该学科拥有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素质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

本学科根据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和城市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等方向形成了特点和优势。我校是全国第一批招收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本科生的院校之一,全国第一届高等院校房地产专业建设研讨会于1991年在我校召开,与天津各大房地产企业及行业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工程项目管理和造价管理方向有一支“工程+管理”的师资队伍,是全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也是我校该学科有别于其他兄弟高校的主要特色之一。目前该学科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天津市教委、建委科研项目10余项及其它横向课题多项。

三、材料学(080502)

本学科为我校重点学科,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一支教学质量较高、科研力量较强,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6人,博士5人,硕士11人, 2000年4月以来公开发表论文153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23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部,获省部级奖励4项,在研项目39项,具备充足的科研实验设备及图书资料。

该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新型与绿色墙体材料、有机功能材料、新型陶瓷材料三个稳定的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来源广阔,经费充足,研究内容紧密结合天津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培养目标是天津市发展急需的人才。

四、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工程技术中极为关键的应用学科专业之一,是计算机学科服务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社会生活的钥匙与纽带,其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本学科主要研究对计算机各类应用具有共性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及各种前沿性的计算机新应用。几十年来,本学科内容发展迅速,已从单纯处理数据发展到处理数据、媒体和技术,从科学计算拓展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现代社会各个部门和现代生活各个方面。

该学科是我校重点学科,于2006年获本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一支教学质量较高、科研力量较强,结构合理学术队伍。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6名、讲师11名。学科带头人胡建平,教授,博士,曾参与、承担完成了国家“六·五”、“七·五”攻关项目;作为主持人之一,主持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的两个二级专题;主持完成了联合国开发署(undp)项目倾斜界面的vsp-cdp叠加、 国土资源部的跨世纪人才资助项目变偏移距vsp理论技术研究和地方政府委托项目等20余项。成果被评为国内首创2项,国际水平2项,国际 水平一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四等奖2项,发表论文20余篇。

五、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为国家培养从事建筑创作、研究与教学的高级专业人才,涉及人文、艺术、自然等多个学科领域,强调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建筑与技术等的结合。

该学科是我校重点学科,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并具有较强的学科群支撑优势。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

近年来与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并可联合培养研究生。

六、城市规划与设计(含园林规划与设计)(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主要是从事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居住区环境及居住区规划设计、旅游风景区规划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设计等课题的研究。其他研究方向则侧重于现代城市建设理论、城市建筑群空间组合、现代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研究以及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等课题。

本学科为我校重点学科,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并具有较强的学科群支撑优势。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

近年来与天津市规划设计院、天津市园林局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并可联合培养研究生。

七、环境工程(083002)

本学科着重研究环境工程领域所涉及的原理、方法与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包括:污水处理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催化技术等。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有广博的学科视野,能在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从事创新性研究,具备学术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素质,胜任高校、科研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等方面的环境工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本学科为我校重点学科,于2003年获得硕士授予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7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工程师3名。教师中有国家环境科学协会成员、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专门委员会委员和地方学会的理事,参加编写手册、教材、专著多种;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多数成果达到国内 水平,一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文章50余篇。

本学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规划。

招生目录

招生说明

一、2007年我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48人,招收名额以国家审批计划为准。

二、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务必明确选考科目名称。

三、考生报名时只填写专业,入学后确定研究方向。

四、报考条件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复试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由我校决定。

五、欢迎访问我院主页。网址:www.tjuci.edu.cn

联系方式

邮 编:300384 通信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公路26号

单位名称: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研招办 联 系 人:林老师

联系电话:022-23792548 传 真:022-23792548

电子邮箱:ysb@tjuci.edu.cn

专业名称与代码

名额

研 究 方 向

考试科目

参 考 书 目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81302

10

01住宅设计及其理论

02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3历史建筑保护与旧建筑改造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01城市规划原理

④406建筑理论与技术

70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06《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陈志华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03

10

01城市设计

02景观设计

岩土工程

081401

18

01软土工程理论及技术

02土动力学与地基抗震

03地基与基础工程

04软土地下工程

05环境岩土工程

06岩土工程信息技术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407土力学或

408材料力学

407《土力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三校合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408《材料力学》第四版 孙训方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清华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主编

结构工程

081402

14

01混凝土结构理论及应用技术02钢结构(组合结构)理论及应用技术

03工程结构抗震、防灾体系理论与应用

04地下结构设计理论及技术

05现代结构分析技术

06现代施工技术与管理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408材料力学或

409结构力学

408《材料力学》第四版 孙训方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清华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主编

409《结构力学》龙驭球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10

01地震工程

02各类工程结构的抗震、隔震和震动控制

03火灾成因及蔓延、结构抗火与防火减灾工程

04建(构)筑物、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

05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408材料力学或

409结构力学或

414工程地质学

408《材料力学》第四版 孙训方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清华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主编

409《结构力学》龙驭球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414《工程地质学》孔宪立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10

01大跨径组合结构桥梁的静、动力和稳定性研究

02桥梁的健康诊断与长效管理

03桥梁与隧道

工程的施工仿真分析

04桥梁与隧道工程的理论研究、设计分析与控制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408材料力学或

409结构力学

408《材料力学》第四版 孙训方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清华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主编

409《结构力学》龙驭球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14

01建筑节能与集中供热新技术

02空气污染控制及空调技术

03燃气输配与应用技术

04建筑设备与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05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412传热学或

413流体力学

412《传热学》第四版 张熙民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13《流体力学》第四版 蔡增基 龙天渝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12月

080502

材料学

10

01新型与绿色墙体材料

02有机功能材料

03新型陶瓷材料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2数学二

④401硅酸盐物理化学或40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401《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陆佩文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

402《高分子化学》第三版 潘祖仁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高分子物理》第二版 金日光 华幼卿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10

01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02工程项目管理

03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0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3数学三

④417运筹学或

418技术经济学

417《管理科学基础》修订版 吴育华 杜纲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418《工业技术经济学》傅家骥 仝允桓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