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上岸兜底大法,专治“马冬梅”效应的你

我希望你的十月是这样过的:

●7点起床,背诵传播学理论;
●午休之后,背诵热点案例及可用理论;
●傍晚饭后,背诵自己整理的常考专题;
●晚上睡觉前,为无数个可能会考的名词解释再挣扎一遍。


果你不是这样过的,请来接受我们的带领和监督叭!新传考研人!

毕竟,背诵就是新传考研上岸的刚需,真题你或许不太能够提出亮眼的论点,但是至少正确的理论内容输出可以保底!背好了,就是保命般的存在?

作为新传考研过来人,我太明白大家此时的痛苦了,这知识它就是进不了脑子呀!每天拿着厚厚的资料反复小声背诵,背的喉咙干哑,在已然降温的角落里瑟瑟发抖,却发现到了第二天,就又忘了。

即使记忆力再好,也耐不住作为文科的新传专业要背的内容太多了!就算学校的真题考察风格灵活,却也始终绕不开基础知识,所以,这一本本书籍资料成了最头疼的存在!

背诵必然痛苦,却并非没有方法。你得找到规律,再开背,这样才能减少痛苦,实现高效背诵。

首先,你得知道为什么要背,需要背到哪种程度才够?

这不,通过认真阅读且作答过35个院校的真题,学姐发现几乎所有的高校真题都存在以下特征:

? 重视基础,(大部分学校考察范围很广、少部分学校考察范围极广);

? 喜欢用「热点+理论分析」套餐出题;

? 通过框定各种条件比如:“新媒体时代下”“智媒体时代”“疫情期间”等,限定考生思考路径和范围,同时也让题目本身更加灵活,即实现「无法直接在教材书目上直接找到答案」的考试效果;

? 另外就是一些实务题比如撰写消息、评论、论说文等等。

以上四点特征翻译成考生要达到的复习效果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 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再说白了,就是背得好!);

? 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且熟悉,能够游刃有余地调取你头脑中合适的理论来分析社会热点或社会现象;(再说白了,就是不光记住了,还理解地透透的)

? 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可以根据题目内容,灵活调取你头脑中相对应的理论来加以分析题目,同时可以将新传理论知识和自己的创新观点融合并进地表达出来;(再说白了,就是新传理论知识不仅要记得全面、记得扎实,还要能够把理论知识当成自己的思考工具,得出个人的新看法、新观点)

? 除了做到以上三点,同时还要熟练特定题目(消息、评论、论说文等)的输出方式。

讲到这里,基本上80%的考研同学都有的苦恼已经显露出来了——那就是和上面描述的理想复习效果还差很多。

其实根本原因就是,你对新传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吃透程度根本不够,也不知道怎么够。换句话说,就是复习中的最为重要的输入问题,很多同学都做得没那么好。

「输入」或「背诵」是复习过程中最重要、最基础也最苦的一环,你自始至终就没有好好吃过,也不知道怎么吃,最后又怎能真正的凤凰涅槃,做到下笔如有神(输出)呢?(别骂了,别骂了,我背!我改!还不行嘛)
#考研##背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