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考研」拓展知识的推荐书目!(视觉传达考研学校)

考研党们!在考研的过程中,除了应试所需的院校参考书外,推荐大家以下几本书目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设计中的设计》

作者:[日] 原研哉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译者:朱锷 出版年:2006-11

推荐理由:
设计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从业二十余年并且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原研哉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他走了那么长的路,做了那么多的探索。“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真是一个有趣的展览,但又不仅仅是有趣,它分明是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若我们能以满怀新鲜的眼神去观照日常,“设计”的意义定会超越技术的层面,为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观注入力量。
2.设计思维
作者:安布罗斯(英)/哈里斯(英)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译者:詹凱
出版年:2010-9

推荐理由:
《设计思维:有效的设计沟通和创意策略》旨在介绍设计思维的概况.包括设计进程的每一个阶段:设计师在产生和完善构思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有助于确定设计方案、获得反馈并完善设计要素,使设计团队能够通过每一项工作获得提高,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思维存在于从客户委托到设计完成这一过程的每个阶段。客户提出的任何设计要求都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而且它们在创新性、实用性和预算等方面也都各有不同。
3.设计思维
作者:[日]东京大学emp/[日]横山祯德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副标题:东京大学思维素养访谈集2
译者:王 庆

推荐理由:
本书为日本东京大学emp项目访谈集,访谈以“知识”和“设计思维”为线索,用对话的形式呈现了基本粒子物理学、植物病理学、信息通讯技术、西方经济史、有机合成化学等领域中研究大师的“构建式”思考方式,并讲解了相应领域的有趣知识。东京大学emp项目也是日本“次世代”精英人才培育项目,通过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思考、判断、决策能力。
4.设计的觉醒
作者:[日] 田中一光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译者:朱锷

推荐理由:
本书是田中一光先生在大陆首次发行的文集,他以亲笔文字将读者带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去体验与众不同的设计人生,进而认识一个真实、全面的田中一光。设计大奖上的冉冉新星、办公室里的“工作狂”、讲台边的“园丁”、玻璃窗边的编排指挥家……他工作上的非凡才华让人敬佩奋发;而年龄最小的歌舞伎观众、戏剧舞台上的活跃份子、爵士乐的鉴赏家、厨房里的美食创意鬼才……他生活中的情趣又让人心生向往。身为设计师的田中一光先生,以清丽优美的笔触,充满画面感的描写与记录,将设计之道与生活之道自然融合,在启迪设计智慧的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更广阔的生活视野。
5.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作者:[德] 托马斯·史密特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译者:肖毅强
出版年:2003-1

推荐理由:
托马斯教授是在现代主义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建筑师,早年有自己的事务所,1969年著有《系统建造》(bauenmit systemen)一书。他在慕尼黑工业技术大学曾主持的建筑建构与设计教研组(lehrstuhl fuer entwerfen un

d baukonstruktion)一直是系里高年纪的核心教学单位(托马斯教授的后任.便是现在国内读者较熟悉的赫尔佐格教授thomas herzog)。作为慕尼黑工大最受学生欢迎的建筑设计教授之一,他在建筑设计教学中不仅指出学生的问题,还告诉他们问题的原因。在他看来,设计工作的基点往往来源于朴实的动机和简单的原则. 对于基本问题的全面认识才是构成我们正确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的前提。而作为教学工作则更是如此。他强调在设计教育中,不是依靠学生的”天才灵感”或者为师者的”老经验”.而是应当总结设计规律转化成为相应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6.抽象与移情
作者:(东德)w-沃林格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李泽厚主编 美学译文丛书
译者:王才勇
出版年:1987年8月版

推荐理由:
w.沃林格是一位德国的艺术史学家。他知名于表现主义。经由他对t.e.hulme的影响他的思想对于英国的现代主义具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漩涡主义(英国绘画的一种流派,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偏好机器样的形式)。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博士论文,抽象与移情。其中提出了艺术的两种主要类型:”抽象”的艺术(与一种更”原始的”世界观相关)和”移情”的艺术(与最广义的现实主义相关,实现于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艺术)。
沃林格的影响力是因为他认为抽象艺术(例如,伊斯兰艺术)并不在任何一方面比”现实主义”的艺术低级,应该给予它应有的尊重。这对于战前欧洲艺术的增长中的抽象运用是一种很重要的辩护。沃林格创造了”表现主义”这个词汇。他在波恩大学教书,heinrich lützeler是他的学生。
他假设在个体和对艺术的认知之间的一种直接关系。指出”我们在一种艺术作品的形式中感受我们自己” 导出,”美感是是自身物化的感觉”。他还表明,“正如移情欲求作为审美体验的基础在有机美中获得满足一样,抽象欲求在拒绝生命的非有机形式中获得满足,比如水晶,一个词语,和所有的抽象规则与必要物。”
7.秩序感
作者:[英] e·h·贡布里希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副标题: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
译者:范景中 等
出版年:1999-9

推荐理由:
书的导论部分介绍了自然中的秩序及其效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图案研究方法。前几章论述的要点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对装饰的批评,对淳朴自然风格的崇尚以及对设计的争论。有关这些理论性问题的研究,罗斯金、欧文·琼斯和哥特弗里德·桑佩尔等著名批评家都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本书的研究则又增添了新的成果,它试图表明手工艺人的图案制作实践是对材料、几何法则和心理压力等限制因素的挑战所作出的反应。
8.艺术与视知觉
作者:[美] 阿恩海姆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
译者:滕守尧/朱疆源
出版年:1998-03

推荐理由:
《艺术与视知觉》看起来,艺术似乎正面临着被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近年来,真正堪称为艺术的作品已不多见了。它们似乎在大量书籍、文章、学术演讲、报告会、发言和指导等——这一切都是想要 助我们弄清楚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什么作品,他为什么或为了谁才创造了这些作品等等——组成的洪流中淹没了。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具被大批急于求成的外科医生和外行的化验员们合力解剖开的小小的尸体。由于这批人总是喜欢用思考和推理的方式去谈论艺术,就不可避免地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艺术是一种使人无法捉摸的东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