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备考经验分享政治、英语、艺术与电影理论基础…(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官网)

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个人考研的心路历程。
warning:以下内容非常主观,还请各位研友结合自身情况,客观理性看待!
关于初试:
我初试总分考了360左右吧,虽说个人挺满意初试成绩的,但还是觉得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的。备考期间初试成绩参考只需要看学校各系划的分数线即可,每年命题的难度都会有所变化,分数线实际上是浮动的,倘若你想稳进复试,则需要将目标定在超过去年这个系的分数线的20分以上。
?
英语…
考研分英语一和英语二,学硕考英语一(难度更大),我考的是专硕,要求的是英语二。我个人的英语属于六级刚刚过线的水平。
从4月份左右开始准备英语。备考的最大问题是词汇量太过于贫乏,导致初期处于阅读看不懂、写作写不出的痛苦局面。当时看各种经验贴啥的买了红宝书,每天背两个unit的单词。除了背单词外还需要大量的刷题并驾齐驱。用考研真相近十年的真题(留了三套后面冲刺时用),每套题阅读基本都翻译了,感觉在做题的时候记单词比干巴巴背快多了,记得也比较久。这个阶段主要是积累词汇量、熟悉语法、摸索解题技巧。
初段基础的刷题基本结束在暑期将尽的时候吧。这个时候买了一些《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这种外刊所整理出来的阅读题找语感,因为只要刷过真题就知道,阅读题的题干材料就出自这些外刊,所以很有必要多看外刊,熟悉他们的用词、行文,主要还是积累词汇量。其实这些外刊词汇的难度已经远远高于英语二的要求,但是考题当中就总是有那么几个单词特别特别难,一定程度会影响整体的理解,可能对于应试来说根据上下文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不过备考期间嘛,个人感觉还是复习多一些比较稳妥。
因为重头戏在于阅读,所以作文的练习相对少,大概把每年的真题都写一遍,然后比对一下范文,修改一下语法错误,再背一些在复习过程中积累的句型,就上考场啦。最后75~
?
政治…
关于政治真是没什么好说的,肖大大四件套,谁用谁知道。政治对于理科生来说并不友好(哭辽…),其他科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太多,所以前期就是刷了两三遍精讲精练,整理错题,记重点,后期狂背四套卷,八套卷也把绿色部

分看了一下。上考场后发现背的知识成了材料…sigh…不过跟着肖大大走,基本上能得30多分的,选择题模拟的时候在39分左右,最高45分,考试的时候应该正常发挥了吧,最后69~
?
艺术与电影理论基础…
官网指定的参考书目有五本,其中最重要的是赵斌老师出的《艺术概论》,因为考题的内容基本出自这本书。看过这本书的同学都知道这本书的可怕,尤其初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就是懵(完全找不到头绪啊…),感觉第一章“艺术的起源”都难以迈过。所以更推荐结合彭吉象老师的《艺术概论》一起使用,效果更佳。彭爷爷的版本语言相对通俗易懂,结构也相对清晰一些,可以先看彭的版本再看赵的,这样也有助于赵斌版本的理解。
但是!只看这两本书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艺术概论》像是艺术学门类书籍的一个目录、艺术史的一个浓缩提炼。如果准备时间比较充裕的同学,应该先熟读艺术史、电影史、《西方哲学简史》、《认识电影》这类书籍,特别是艺术史,当时大概反复看了两三遍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给自己先定了一个小目标:能画出从14世纪到现当代的艺术史发展脉络,每个时期艺术思潮的特点、代表艺术家、代表作品及其特点,以及后人对其的评价。
?
当时备考基本就是按时期分别整理的,比如浪漫主义中的艺术思潮特点是什么,文学的特点是什么、绘画的特点是什么,音乐、雕塑、建筑等等,代表人物有什么,他们的代表作品又有什么。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到后现代。了解艺术史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知道前因,才会知道艺术为何会发展到后期这样,为什么印象派重要,为什么杜尚的小便池很赞。
艺术史完了还有美学史,从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尼采、萨特等等,他们的美学理论以及对艺术思潮的影响,都要整理。如果到后期还不知道柏拉图、黑格尔、维特根斯坦、苏珊桑塔格、克尔凯郭尔等,那…只能good luck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