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考研课程——第9课甲骨文、敦煌文书、流沙坠简(文博考研考证网)

近代三大发现
①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王懿荣: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山东人。生性耿直,号称“东怪”。
1899年秋,王懿荣无意间发现甲骨。成为了开始收藏及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
刘鹗《铁云藏龟》:
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刘鹗辑,1903年抱残守缺斋石印出版。
1903年刘鹗从其所收藏的甲骨中精选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六册。
在自序中,刘鹗记述了王懿荣发现收集甲骨的过程,以及二人共同的研究成果。还记述了文字从古籀zhòu发展到隶书的过程,第一个提出了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这对甲骨文的研究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该书将甲骨文从仅供少数学者观赏的古董变为广大学者的研究资料,在甲骨文学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
?
孙诒让《契文举例》:
依据刘鹗的《铁云藏龟》撰写的我国第一本考释甲骨文的研究著作。
该书分日月、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国、典礼、文字、杂例十篇。
既释文字又考制度,开了古文字考释与古史考证相结合的先例。
孙诒让考释的字共有185个,虽然多半是和单个金文的比较中认出来的常用字,但是他毕竟是较系统地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人,因此成为此学开山之祖。
?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
罗振玉:
中国近代金石学家,号雪堂,浙江上虞人。
罗振玉是最初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取得主要进展的学者,他从1906年着手搜集甲骨,总数近两万片,是早期收藏甲骨最多的学者。
1910年所著《殷商贞卜文字考》,首先考定了甲骨的出土地河南安阳小屯村为殷墟,并正确判明甲骨是“殷室王朝遗物”。
随后编成《殷商书契前编》、《殷商书契后编》等书,共收录甲骨5000余片,是殷墟正式发掘前的最重要的记录。
其中罗振玉所著的《殷商书契考释》一书中,考释出甲骨文字561个字,是迄今为止考释出甲骨文最多的学者。
此外罗振玉还于1908至1922年两度抢救内阁大库档案,集资回收,租屋整理,使大批珍贵的明清史料免遭毁灭。并且他也是敦煌学的奠基人,大力抢救散佚各地的敦煌文书。

还和王国维将斯坦因在敦煌、罗布泊等地发现的汉晋木简照片汇为《流沙坠简》,并做考释。因此罗振玉是一个对中华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但他在政治上相对保守,毕生都效忠于清王室,曾参与清室复辟活动。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满洲国”政权成立后,也出任要职。
?
王国维:
1877-1927,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金石学家。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年轻时受罗振玉资助,留学日本。
1922年应聘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1925年任清华国学研究所导师,讲授课程。
王先生的主要贡献在于治学之法上,他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方法,同清代乾嘉学派传说考据方法结合起来。创立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即将地下新材料与文献材料等互相印证。
王国维先生研究甲骨是最早突破文字考释范围的,他是将甲骨文作为第一手原始史料,用于探讨商代的历史和礼制等。
他第一次证实《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商王世系的可靠程度,并根据卜辞加以纠正,使商史成为信史。
?
董作宾:
1895-1963,中国现代甲骨学家、考古学家,字彦堂,河南南阳人。
1923-1924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1928-1946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28-1934年间,曾八次主持及参与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工作。
主编有《殷墟文字甲编》(1948)和《殷墟文字乙编》(1948-1953)二书,选录了抗日战争前殷墟出土的有字甲骨13000余片。
1933年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按世系、称谓、方国、贞人、坑位、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十项标准将甲骨文分成五期,从而使甲骨文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
郭沫若:
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字鼎堂,四川乐山县人。
成为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开拓者。
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领导人。
郭沫若先生在古文字上面的贡献,一是在甲骨文方面:晚年担任大型甲骨资料汇编《甲骨文合集》的主编,用甲骨文材料研究商周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在金文研究方面:著有《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改变了“以器为类”的著录方法和孤立考释器铭的治学传统。
创造出了“标准器断代法”,第一次把混沌的传世青铜器变成完整的体系。这一方法至今仍为很多金文研究者使用。
?
②敦煌文书:
1900年王道士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藏经石室(第十七窟),室内藏满了从东晋到宋代(5-11世纪)的古代文物和遗书,其中大部分是佛教典籍和其他宗教文献,其余为经史子集、官私档案、医药天文、文学方志、珍贵佚书等。很多还是使用少数民族或西域文字写成,如:土蕃文、回鹘文、龟兹文、梵文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总之敦煌文书因内容广博,弥足珍贵而闻名于世。它推进了中世纪中国与中亚的历史学、民族学、文字学、宗教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国际上有很多国家有相似的机构人员从事敦煌遗书的研究工作,以致形成了20世纪国际上一门著名的显学——敦煌学。
非常遗憾的就是,现在大量敦煌文书散佚国外,许多有重要价值的文书被斯坦因、伯希和骗走掠夺走,对中华文化遗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
③流沙坠简(居延汉简):
流沙坠简指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河流域,汉代的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
最早英国人斯坦因在此掘获汉简706支,然后罗振玉、王国维对斯坦因的发掘成果进行研究,在日本出版《流沙坠简》。
1930-1931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居延发现汉简一万多枚,1972-1976年,又收获汉简两万多支,迄今共发现35000枚以上。要注意的是1930年左右出土的叫居延汉简,七十年代以后出土的被称为“居延新简”。
汉简时间自武帝到东汉中期,主要内容包括:官私文书及少量经史子集和历谱等,这些汉简系统的反映了汉代边塞的驻兵屯守的边塞生活,涉及当时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是研究汉代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