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笔记考古学简史——继续发展期_年代(考研笔记考古学简单吗)

原标题:考研笔记|考古学简史——继续发展期

纵观近代考古学的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可以按照阶段的不同,将它分为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发展期和继续发展期。

点击阅读:

继续发展期

约从 1950 年至今。这时期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其特点基本上是前一时期各个特点的继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学的兴盛则是这一时期的新特点。

理论方面的发展

除了苏联以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建立的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思想,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方法从事考古学研究,这在世界考古学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考古学家们主要是沿着前一时期以来的理论体系继续前进,但也相当重视古代人类社会中的经济因素;英国学者 j.g.d.克拉克所著《史前欧洲经济的基础》一书,从经济方面的角度出发,描述并解释欧洲史前时代的考古资料,便是体现这种研究方式的代表作。对于前一时期盛行的考古学“文化”的概念,有的学者提出了疑问。考古学“文化”一词,是从民族学引进的,用以表示具有同一文化传统的共同体。但根据民族学的资料,同一部落或民族所用的物件,有时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如现存爱斯基摩人在夏季营地和冬季营地所遗的两套不同的用品)。即使是一个定居的农业社会,随着年代的推移,所用器物的形貌也会发生变化,经过较长的时期,甚至会变得面目全非。至于考古学“文化”所代表的共同体究竟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部落或部落联盟,那就更难以确定。这些问题的提出,虽还不足以否定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性,但促使考古学家们在运用这一概念时要作周到、灵活的思考,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在 60 年代,美国兴起以 l.r.宾福德为首的所谓“新考古学派”,主张考古学应该是一门研究“文化过程”的科学,研究的目标在于探求“文化动力学”的规律。他们撰造一些别人难以懂得的术语,以阐述他们的范例和理论,提出他们的模式和规律。他们的主张虽然过于片面,似乎没有为学术界提供建设性的效益,但可以看作是对传统考古学流于繁琐的一种反抗,可以促人深思和反省。

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应用方面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快速发展,在考古学上的应用也更为广泛,更为重要。如电磁测定法用于探寻遗迹,放射性碳素测定法、钾氩法、热释光测定法、古地磁测定法等用于测定遗迹和遗物的年代, x 射线荧光分析法、电子探针法、中子活化法等用于分析遗物的成分等,使得考古学研究得到很大的进展。用电子计算机贮存并分析各种考古资料,也是这一时期才开始的。尤其是放射性碳素断代的广泛应用,使考古学家能确知各种史前文化的绝对年代,从而就它们之间的年代先后序列作出确切可靠的结论,这可以说是史前考古学上的一次革命。过去,欧洲的考古学家们认为,欧洲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文化的绝对年代较晚,是受到近东地区文化的影响才发展起来的,经过放射性碳素断代,知道它们其实并不晚,很可能是独自形成的。这使得柴尔德在他的遗著《欧洲社会的史前史》一书中也改变了以前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此外,由于航空技术和摄影技术的提高,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之后,航空摄影发展为航天摄影,使得前一时期创立的航空考古学又有了显著的进展。潜水设备的改进,则使水底考古学在这一时期得到正式的成立(见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上的应用)。

考古学研究范围在时间上和地域上的扩展

这一时期内,随着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的广泛开展,新的发现不断增多,加上自然科学方法在年代学上的进一步应用,史前考古学的年代上限大大向上推进了。1960 年以后,肯尼亚学者 l.s.b.利基在奥杜韦的第 1 和第 2 层发现了能人化石,截至 1978 年,已出土了 10 个个体,其年代早于直立人。地层中也有奥杜韦文化的砾石器,从而提早了人类及其文化的历史。r.利基继其父老利基之后,和其母 m.利基在肯尼亚发现了更多的南方古猿化石,据钾 -氩法测定,它们的绝对年代可以早到距今约 250 万年,引起了国际考古学界的极大重视。在中国,除了周口店北京人的头骨化石和石器仍有出土以外,还在陕西省蓝田发现了蓝田人头盖骨化石和石器,据古地磁法测定,陈家窝的年代约为距今 60 万或 65 万年,公王岭的年代约距今为 85 万至 75 万年(另一数据为距今 100 万年),比北京人为早。尤其是在云南省元谋发现的元谋人,虽然只有两枚牙齿,但经古地磁法测定,其年代可早到距今 170 万年左右(也有人认为距今约 70 万年)。在新石器时代

方面,农业起源的年代也大为提早。例如,在西亚的两河流域,通过在耶莫和耶利哥等处的发掘,发现了从渔猎生活到农业定居生活的过渡性的文化遗址。在中美洲的墨西哥,发现了处于开始栽培阶段的玉蜀黍遗存,后来还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各地发现其他早期的农作物遗存,为美洲农业的起源提供了新证据。在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仰韶文化以前的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它们与仰韶文化一样,都以粟为主要农作物;在长江下游地区,则发现了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河姆渡文化,其年代与仰韶文化的前期相当。

这时期考古学研究的另一趋向,是历史考古学受到高度的重视,年代下限被逐渐向下延伸。在欧洲,除了“中世纪考古学”和“中世纪以后时期的考古学”以外,甚至还提出所谓“工业考古学”;在美洲,则把“殖民地时代考古学”和“历史时代遗址考古学”合称为“历史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受到重视,是考古学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严格说来,欧洲的“工业考古学”和美洲的“历史考古学”都不能算作真正的考古学。这也许是对过去学术界过于偏重史前考古学的矫枉过正。

前一时期考古工作在地域上的扩展,已经形成了考古学的世界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获得独立,它们为了发扬本国的学术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都重视考古工作的开展,并取得许多成果,从而使得考古学的世界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就史前考古学而言,1969年初版的克拉克的《世界史前学》一书,便是在考古学进一步世界化的基础上写成的。

中国考古学的兴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30 余年来,中国考古学迅速成长。在理论方面,考古学的研究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中国考古学界以自力更生的精神,依靠自已的力量,同时广泛吸取世界各国的经验,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在方法方面,田野考古学已成为中国考古学的主流。除了作为重点地区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外,调查发掘工作还遍及全国各地。各种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被逐渐应用,考古学与其他各有关学科之间的协作也不断加强。在调查发掘工作的坚实基础上,各种考古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被用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形态和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写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一书,系统地总结了 30余年来中国考古工作的基本成果。

中国考古学是世界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许多研究成果,为世界史前考古学增加了新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中国是旧大陆四大文明中心之一,早在前第 2 千年便有了文字记载,这就使得中国的历史考古学也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在河南省郑州二里冈、偃师尸乡沟和二里头发现的早商或早于商代的遗址,使中国历史考古学的年代上限不断提早,并使中国青铜时代的早期文化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相衔接,而它们之间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则说明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于中国本身,不是受到外来影响的结果。从商代、周代到秦汉及其以后各代,都城的遗址、帝王和贵族的陵墓、平民的居处和墓地,以及矿址、作坊址和窑址等等的调查发掘,为研究中国各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料,研究的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国考古学的内容,而且也充实了世界考古学的体系(见中国考古学简史)。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wbkykzw(文博考研考证网)

获取2021文博考研专业课笔记、真题和视频课程讲解

微·店·地址

文博考研考证网·微·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