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戏剧与影视考研[超话]#对…来自兮兮学姐来啦…

??联系我们:加师姐微信kczhongchuan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文学院的导师介绍

导师介绍

李有兵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69年生,陕西人,哲学博士。

主要学习简历如下:

1989-1993年,就读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攻读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讨论“中国文学中的大团圆”问题;

1993-1996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并获得文艺学专业文艺美学方向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讨论“实践意识”问题;

1999-2002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哲学系,攻读并获得中国哲学专业中西哲学比较方向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讨论朱熹“中和”思想。现为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著有《道德与情感—朱熹中和问题研究》(专著)和《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危机——读小说<中国式离婚>》《略论美学与艺术学之关系》《略论文艺对日常生活的表达》《作为一种当代大众文化形式的微电影特征分析》等论文十余篇。

教授课程:

主要担任本科生课程《文学概论》《美学概论》,研究生课程《文艺学研究方法》《西方文艺理论》以及导师指导课程《论语》研读、《判断力批判》(上卷)研读、《庄子》(内篇)研读等。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原理、美学原理、中国哲学。

主要学术志向是,努力学习用现代汉语体会、思考和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教学理念:从活生生的朴实生活和文字中寻找诗意。

近年论文:

[1]视界融合视角下的文献纪录片创作[j].中国电视.2019(01)

[2]试论重大题材文献纪录片的人民性叙事[j].中国电视.2018(03)

[3]作为一种当代大众文化形式的微电影特征分析[j].当代电影.2017(12)

[4]以人为本:重大题材文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解析[j].现代传播.2017(09)

张一玮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2005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先后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中文系,现研究方向为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电影文化、都市文化等。

现主要讲授研究生课程:“文艺批评学”“文化研究导论”等。

现主要讲授本科选修课程:“当代电影与时尚文化”“金庸作品文本分析”“精神分析与文学阅读”等。

主要专著:

专著《空间与记忆:中国影院文化研究》;

专著《异质空间与都市意象——一种对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中“都市空间呈现”的研究》。

近年论文:

[1]技术复制时代的爵士乐:《海上钢琴师》的文化解读[j].名作欣赏.2019(34)

[2]清末中国人欧美游记中的灯光书写及其文化意义[j].武陵学刊.2019(06)

[3]《吴宓日记续编》与“十七年”时期的个体观影史[j].文艺研究.2019(10)

[4]歌谣《烟花女儿翻身记》的叙事主题与文化语境[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05)

[5]名单、劳动与节庆日:《辛德勒的名单》的文化解读[j].名作欣赏.2018(25)

[6]陈设、差异与住宅经验:《雷雨》的空间诗学解读[j].文化研究.2017(03)

[7]事件、技术与记忆——《一件小事》的一种哲学阐释思路[j].名作欣赏.2017(13)

[8]《驿路梨花》中的旅行与乌托邦叙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05)

[9]电影与文学:一个“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主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10]“烟花女儿翻身记”:两部禁娼电影中的女性表演及其文化意义[j].文艺研究.2016(05)

[11]对现代文学中住宅空间及其经验的三种文学批评思路[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12]父亲的脸:关于《背影》的哲学解读[j].名作欣赏.2016(07)

[13]新中国电影中少数民族音乐的融入及意识形态语境[j].武陵学刊.2016(01)

[14]体制中的阅读、倾听与书写——《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自由”主题[j].名作欣赏.2015(34)

[15]周星驰的脸与电影中的乌托邦身体[j].创作与评论.2015(16)

[16]虚拟旅行与感知变迁:一种中国早期电影观看经验及其文化内涵[j].东方论坛.2015(01)

张政法

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应用语言学、中国播音学、传媒艺术学教学与研究。

出版《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主体的影响力——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主体研究》等著作多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国家级媒体评论员、节目评审专家。

近年论文:

[1]播音主持学科新理路:理念、定位、结构[j].现代传播.2018(11)

[2]正本清源:口语传播教育的三重维度[j].现代传播.2017(09)

[3]回归与突破 新生态下广播创新的路径与方向[j].中国广播.2017(05)

[4]新生态下播音主持教育的适应与调整[j].现代传播.2016(12)

刘艳春

教授、硕士生导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抽检通讯评审专家、《语言教学与研究》(cssci)杂志通讯评审专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多维度、多特征计量研究”(13cyy038)、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比较研究”(10yjc740073)、中国传媒大学慕课项目《语言交际概论》(jg190054)、通识核心课项目《语言沟通与表达》(yl19010110)等多项科研、教学项目,入选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第二层次),被学生评为深得民心的好老师。出版学术专著4部,参编学术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

主要研究成果:

专著4部:

1.《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对比分析》,商务印书馆,2016。

2.《语言交际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语言交际》,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电视广告语言——类型与创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参编著作6部:

1.《语言能力及其分化——第二轮语言哲学对话》,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2.《语言以人为本——第三轮语言哲学对话》,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

3.《语言的轮休和充电——第四轮语言哲学对话》,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4.《新时期推广普通话方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5.《中国现代应用语言学史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6.《广告语言概论》(副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参编辞书2部:

1.《汉英词典常用词汇》,外文出版社,2001年。

2.《语言预测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近年论文:

[1]汉语语体变异的多维度分析——基于17个语体72项语言特征的考察[j].江汉学术.2019(03)

[2]小说等四语体在语体变异模式中的定位与特征——基于17个语体的语体变异多维度考察[j].江汉学术.2019(01)

[3]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多特征对比研究[j].江汉学术.2018(03)

[4]小说和传记语体多特征对比分析[j].江汉学术.2018(01)

[5]网络时评标题设计策略探析——基于“人民时评”标题语言的多维度计量研究[j].江汉学术.2017(05)

[6]辩论与演讲语体多维度、多特征对比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06)

[7]《中国语言生活》简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02)

徐娟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最高学位:文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育学。

近些年,主持、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传媒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等学术科研项目近十项,在《现代传播》《中国电视》《开放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传媒》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曼珠·米舍尔:尼泊尔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院长》《芬兰大学女校长》《秦和: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等专著3部,出版《怪诞行为学:非凡的决定》《不畏惧,不逃避》《白宫管家》《十一个我和城堡》等译著8部。

曾先后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曾获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论文二等奖、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学奖、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多次荣获“中国传媒大学优秀党员” “中国传媒大学优秀班主任”“中央三台奖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何伟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学会会员、中文信息处理学会会员、教育部学位论文评议专家、国家语委专家库成员。先后承担和参加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余篇,并担任多个学术会议论文审稿人。主讲《语义学》《语用学》《语言计量研究》《学术思维与论文写作》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曾先后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习。研究领域包括语义理解、语言资源、话语分析、语言计量等。

主要成果:

1.邱哲文、何伟,北京市语言科技产业状况调查,《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商务印书馆,2018年10月。

2.何伟、邹煜. 中国媒体关注度报告2017[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

3.何伟,在线语言地图网站调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7)》,商务印书馆,2017年7月。

4.何伟、邹煜. 中国媒体关注度报告2016[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

5.何伟,基于评价系统理论的汉语评价词典构建,《江汉学术》,第35卷第6期,2016年12月,118-122页。

6.何伟、陆叶、苏姗,语言地标:互联网语言资源建设新方法,《语言文字应用》 , 2016年11月第4期,18-25页。

胡凤国

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为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计算语言学。讲授课程有程序设计与语言信息处理、计算语言学基础、形式逻辑等。

主要成果:

1.数理语言学(增订本),冯志伟、胡凤国,2012年4月第1版,商务印书馆。

2.统计语言学习,[美]欧仁?查尼阿克著,胡凤国、冯志伟译,2016年8月第1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许蕾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代表性研究成果:

近些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研究项目等纵向学术科研项目7项,于2013年入选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在《语言文字应用》《对外汉语研究》《江汉学术》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海峡两岸日常生活词语差异及其原因研究》《海峡两岸日常词语对照手册》等学术著作2部,参与编写《写作与语言教程》《媒体写作与语言艺术》等教材4部。

曾获全国“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博文评比活动高校教师组二等奖,参与建设的《现代汉语课件》获中国传媒大学第七届教学成果奖,曾获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多次荣获“中国传媒大学优秀党员” “中国传媒大学优秀专职团干部”“中央三台奖优秀班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等称号。

范丽君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历史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语言接触研究尤为关注,近年来主要从事基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跨语言比较研究。此外,对社会语言学尤其是语言使用现状研究也较为关注。

主要论文:

1.《藏缅语转折复句关联标记的类型学特征》,载《民族语文》2020年第2期。

2.《云南德宏州杂居区小语种群体语言使用特点分析》,载《贵州民族研究》2018(10)

3.《谈话类评论节目话语标记内容连贯功能特征分析》,载《语言文学前沿》2018

4.《藏缅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及演变》,载《汉藏语学报》2018

5.《从藏缅语因果复句的特点反观汉语》,载《语言研究》2017(4)

6.《近十年来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的发展》,载《新闻界》,2016年(8)

7.《联系项居中原则在藏缅语假设复句中的分布》,载《民族语文》2015(3)

主要著述:

1.专著《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民族出版社,2016年。

2.合著《语言国情调查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3.参编《汉语非汉语结合研究成果汇要》,民族出版社,2016年。

4.参编《写作与语言艺术(北大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5.合著《云南省玉龙县九河白族乡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商务印书馆,2014年。

近年来承担科研项目:

1. 2017-2020“藏缅语并列结构的类型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byy177(在研)

2.2019-2020:“民族语言调查·西藏普兰藏语卫藏方言普兰话”,国家语委、教育部项目。项目编号:yb1912a015(已结项)。

3.2018-2019:“民族语言调查?云南景洪基诺语补远方言”,国家语委、教育部项目。项目编号:yb1734a063(已结项)。

4.2017-2018:“民族语言调查?云南景洪基诺语攸乐山方言”,国家语委、教育部项目。项目编号:yb1826a036(已结项)。

5.2016-2019:“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性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项目编号:cuc16a29(已结项)。

赵华伦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副教授。

教授课程:古代汉语

近年论文:

[1]《左传》语言特点探讨[j].中华传奇.2018(36)

[2]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4(32)

李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副教授。

研究方向:汉语史。

教授课程:古代汉语、论语研读、传统文化概要。

代表性论文:

1.?《马氏文通》与助词“也” ?(见《语言的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2005年1月)

2.家庭伦理剧的叙事品境与文化追求 ?(见《当代电视》2013年1期)

3.近年来中国影视剧创作的审美判断与文化反思 ?(见《现代传播》2015年1期)

4.沉浸式传播:当代广播内容转型的理念探索?(见《现代传播》2017年12期)

科研项目:

1.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项目 “媒介发展新态势下广播节目模式创新研究”

2.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项目 “广播新闻宣传融合传播策略研究”

哈澍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中国传媒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母校人文学院语言学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讲授语言文化类双语课程。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译作逾百万字,参与完成国家语言保护项目一项,主持国家语言保护项目一项。

近年论文:

[1]美国儿童教育电视节目空间设置研究[j].武陵学刊.2017(04)

[2]美国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的互动模式[j].青年记者.2016(36)

[3]美国学龄前儿童教育电视节目中成年人形象的演变与发展研究[j].现代传播.2015(08)

朱萍

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199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中国古代小说名著选读》《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研究》《文学地理实践课》等课程。

获2016至2017年度中国传媒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获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学奖,获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第十届教学名师奖。

2018年起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运行《中国文学名著选读》慕课,2019年春季学期在校内开展《中国文学名著选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获2019年首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设计之星奖”。

主要成果:

专著与教材:

1.《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清代小说探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版。

3.《中国小说戏曲的发现》(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4.整理《临川四梦》(中华经典普及文库本),中华书局2016年版。

5.参编《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集》(虞初体小说集十种),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6.参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繁体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教学科研项目:

1.主持2003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项目《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群研究》。

2.主持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3.主持2016年贵州省高校科研基地项目《王阳明思想对明中后期文学影响研究》。

4.主持2017年北京市教学改革共建项目《<中国文学名著选读>网络课程建设》。

5.主持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中国文学名著选读>慕课建设实践研究》。

6.参加2011年教育部专题项目《传统文化资源与影视剧关系研究》(担任清代一组组长)。

7.参加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通俗小说文人化研究》(排名第四)。

8.参加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汉藏佛教小说比较研究》(排名第三)。

9.参加2015年国家民委项目《藏族佛教小说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同一性研究》(排名第三)。

学术论文:

1.《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与宋元话本“三怪”故事的渊源》,《中国简帛学刊》(第一辑),齐鲁书社2016年版。

2.《日本汉文小说<忠臣库>与<水浒传>的东传》,《中华经典海外传播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

3.《<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法师形象变异及原因分析》(第一作者),《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年第7期。

4.《试论<红楼梦>中以莲命名的人物系列》,《语言文学前沿》(第6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6月版。

5.《<红楼梦>与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戏曲文化——兼谈<红楼梦>戏曲书写异文的价值》,《曹雪芹研究》201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8期全文转载。

6.《<红楼梦>中家乐“新样”演出<寻梦><下书>考论》(第一作者),《红楼梦学刊》2016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7年第1期全文转载。

7.《<红楼梦>中“新样”演出<寻梦>伴奏乐器考辨》(第一作者),《红楼梦学刊》2018年第1期。

8.《文本与心灵的撞击》,《人民日报》(读书版)2018年4月3日。

9.《李清<女世说>成书与版本考论》(第一作者),《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第14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白岚玲

教授、研究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文学博士。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学理论的教学及研究。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

曾出版专著《才子文心——金圣叹小说理论溯源》并在《北京大学学报》《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等刊物发表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古代文论方面的学术论文多篇。

研究重点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批评,并着力探究中国古代传统书画音乐理论与文学批评之间的融合与互动。为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所主讲的课程“中国古典文学”(下)被评为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小说批评史、中国文化概论、《论语》精读,等等;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专题,等等。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文心雕龙》研究。

曾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访问学者(2015)、柏林自由大学汉学系高级访问学者(2017-2018)。参与翻译海外汉学著作《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技术、性别、历史——重新审视帝制中国的大转变》(两书均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收入“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出版发行)。另外,曾参与我校多项女性研究方面的项目及多项教学改革项目。

马素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古典文学及文化的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戏曲小说、国际汉语教育。讲授过的研究生课程有“元明清专题研究”、“散曲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概要”、“礼仪与公共关系”等。

任现职以来,陆续发表《青楼集研究》(系列论文3篇)、《也谈几部吴门戏剧的真伪》、《张可久散曲风格略论》等学术论文多篇,其中《青楼集版本研究》获广电总局优秀论文二等奖。

参与研究课题有《传统文化资源与影视剧关系资料汇编》、《宋金词乐研究》、《中国诗歌通史》等。主编中华五千年名人传记丛书《楚汉相争人物》(华文出版社2004年),参编论著有《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燕赵文化世家》以及教材多部。

杨秋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获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做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戏剧史、宋元明清戏曲。

学术著作:

1、独著《中国古代鬼戏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主编《中国古代戏曲精选》,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近年论文:

1、《汤显祖的曲学修养》,《光明日报》2016-10-14。

2、《由清华简〈赤鹄〉篇探兔子成神渊源》,《清华简与先秦经学文献研究》, 三联书店2016年10月版。

3、《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西厢记·惊艳〉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第5期。

4、《百戏“耍和尚”形式内容的历史演变》,《语言文学前沿》第6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6月。

5、《〈审音鉴古录〉》的选本特点和昆剧史价值——以〈南西厢〉为例》,《戏曲艺术》2016年第2期。

6、《“披袍秉笏”杂剧内涵新证——兼论参军色、孤色服饰在元明杂剧中的演变》,《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7、《“副净色发乔”辨正》,中国戏曲学会编《中国戏剧史学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

8、《汤显祖传奇与元剧关系考论》,《戏曲研究》第100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年1月版。

9、《不断姻缘不弄蛾——汤显祖传奇与禅道文化》,《语言文学前沿第8辑·语言与文化专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10、《从空里挖掘深情——谈何大草〈春山〉对王维的创造》,《文艺报》2018-10-29。

11、《百舍斋藏书与齐如山的剧学思想》,《京剧流派的传承与创新——第七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19年3月版。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传统鬼神戏研究》(18fzw020),在研。

2、主持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鹅幻汇编评注》(1811),在研。

科研获奖:

2016年,论文《汤显祖传奇与元剧关系考论》获“第七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三等奖。

主讲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戏剧史、宋元戏曲研究、元明清戏曲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戏曲专题。

王永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唐宋散文研究方向。2006年起在中国传媒大学任教,主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散文、唐宋古文、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2009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韩国首尔大学访学半年。2011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13-201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访问学者。现为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韩愈学会会员、中国欧阳修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辽金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元好问学会理事。出版专著3部、编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各级教学成果奖6次。

代表性论文成果:

(一)唐宋古文研究:

(1)从欧阳修碑志文看北宋士人的“立言”追求 北方论丛?2008年第1期

(2)《周易》与柳宗元山水游记 柳州师专学报?2008年第6期

(3)论元代文坛对欧阳修古文成就的接受 兰州学刊?2011年第11期

(4)唐宋古文金代传承论 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1期

(5)《易传》“三才”观念与韩愈散文写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年第4期

(6)北宋古文家情论与先秦儒家性清观的创造性融通 韩国中国古代散文研究集刊,2014

(7)欧阳修书简中的文学交流 斯文(第2辑)?2018

(二)金代散文研究:

(1)金代散文文献概观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2)元好问碑志文新论 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3)论元好问的散文理论和记体文创作 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4)《滹南遗老集》版本源流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1期

(5)金代散文分期与特色新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4期

(6)金代骈文新论 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4期

(7)《滹南遗老集·文辨》韩愈批评论 江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8)唐宋古文金元传承论 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1期

(9)论金代文坛的文脉之争与文意之论 民族文学研究?2017年第3期

(10)王若虚的“辨惑”体 光明日报2018年6月18日文学遗产版

(三)文化研究:

(1)经验与教训——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译文) 文化创意产业参考?2009年第11期

(2)传统文化与当代影视——影视叙事对文化题材的文学选择与艺术变形,电影文学?2010年第2期

(3)论儒家“民本”思想与电视历史剧“圣王”形象建构 现代传播?2012年第10期

(4)新产业文化与中国梦 现代传播?2014年第7期

代表性项目成果:

(一)主持完成科研项目:

(1)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宋古文金元传播接受史》 编号12yjc751087

(2)2014年度北京市哲学社科青年项目《金代中都文学活动编年》 编号14wyc062

(二)主持完成教改项目:

(1)传统文学艺术课程体系建设,高等学校校内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编号jg0801

(2)自媒体时代中国古代文学教改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校级教改项目?2015-2016

(三)参与完成科研项目:欧阳修研究史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 编号09zs210?承担金元部分

代表性著作成果:

(1)《金代散文研究》(独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中华经典海外传播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合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代表性创作成果:

(1)《大金国志之双雄传奇》 电影文学2011年第17期

(2)《中国传媒大学赋》 中华辞赋2015年第1期

谢筠

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于同年7月分配至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做老师至今三十多年,教授(教学型),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专业负责人。从教三十多年,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本科(必修和选修课):中国现代文学史(b、c)、现代文学名著选读、中国现代戏剧等;硕士(必修和选修课):中国现当代影视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戏剧专题研究等。? ? ??

2014年7月被评为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名师寄语:现代启蒙,道不远人;启迪智慧,丰富心灵;知行结合,培养能力;人文底蕴,德才并育。

“本人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传统的文学基础课,在我校本科是针对非中文类文科专业开设的课程。为了提供适合的教材,我于2003年主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2007年在我参与主持下获批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点(在二级学科中),开创了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方向。相关研究项目有“211三期工程”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广播影视艺术”中的子课题“中国现代文学影视传播的审美流变”负责人(已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全媒体时代文艺形态研究”,负责子课题:“全媒体时代电视剧变化研究1”(已结项)。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网络教育)项目负责人(2016-2021年)。”

主要成果:

获奖:

国家级:

2014年1月谢筠主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获得第四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教育课程)(经费10万)

省部级:

论文《互联网时代戏剧影视文学教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以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硕士教学为例”在2016-2017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影视学会影视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高校影视教学改革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唯一)。

2010年1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获教育部颁发的“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一等奖。

2002年6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文科著作类)三等奖(唯一作者)

校级:

1、2019年全校网络公选课《中国现代文学史》获校级通识教育精品课程。

2、“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优秀教研团队奖”获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3、2014年7月获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奖。

4、2014年6月在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教学评价中,所承担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网络课程被评为教学一等奖。

5、2010年1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在“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高教文科组一等奖。(独立完成所有课件创意及文字、图片、声频、视频资料等)

6、2009年6月获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奖三等奖。

7、2008年度“中国现代文学史b”(本科课程)获校级“优质示范课程”。

8、2008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获校级“2007年度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9、2004年9月获北京广播学院第三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软件著作权:

国家级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现代文学史”——软件著作权

登记号:国作登字-2015-i-00206514

作品名称:第四批国家级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教育课程)立项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史

著作权人:谢筠

登记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登记日期:2015.7.24

出版教材: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2003年9月出版;独立撰写《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2006年8月出版,(均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科研项目:

1、“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名称:科学发展观与广播影视艺术;子课题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影视传播的审美流变”(2008-2011年 子课题主持人:第一,4万)。

2、第四批(2013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教育课程)立项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传媒大学 谢筠?2013-2014年,课程负责人,第一,10万)。? ? ??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全媒体时代文艺形态研究”,负责子课题:“全媒体时代电视剧变化研究1”(2013-2016年?20万)。

4、张鸿声教授主持的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培育工程——“城市的文化、文学与媒介表现研究”(项目编号:yxtd201301 ?20万 )创新团队成员。

凌云岚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获北京大学现代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著有《五四前后湖南的文化氛围与新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编著《文学的标准与尺度——朱自清演讲考释》(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译有《合肥四姊妹》(三联书店2007年)。

代表论文包括《五四时期湖南女性作家的生存空间》《”去乡”与“返乡”——沈从文地域文化观的建构》《莫言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传统》《地方历史中的五四——民国时期湖南的五四纪念》等。

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区域文化与文学、中国现代城市文化与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与流派等。近年来较为关注现代文学中的城市与日常生活、湖南的区域文化与乡土文学等课题。

李贵森

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导师,一直从事外国文学、西方文化、基督教文化、比较文学、西方戏剧等方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一线教学及科研工作。

曾开设的相关课程有:外国文学史、西方文化概论、基督教文化概论、外国文学名著选读、比较文学原理、中西方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西方戏剧文化概论等。

从业三十五年来,献身教育事业,严于律已,潜心钻研,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兼任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

事。

近年论文:

[1]浅析美国南方本土文化下的人物悲剧——以《玻璃动物园》中的主要人物为例[j]. 李贵森,皇甫尚华.??牡丹.?2018(05)

[2]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侍女形象[j]. 李贵森,刘印若.??青年文学家.?2017(26)

[3]电视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的策略思考[j]. 李贵森.??电视研究.?2017(08)

[4]价值取向与大众意识的再造——电视艺术的文化导向性刍议[j]. 李贵森.??电视研究.?2016(08)

王晓燕

?

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考入苏州大学文学院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05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2-2003年游学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2007至2008公派到英国布莱顿大学访学一年。在高校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及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三十余年。现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主要成果:

出版专著《多维视野中的康拉德研究》参编《世界文学史教程》(上下)《比较文学教程》《中华智慧精华》等教材读物。

在《外国文学》《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中国大学教学》《中国图书评论》《红楼梦学刊》等学术核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世界文学史新建构”的中国化阐释》(项目批准号12azd090)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51011) 《世界文学史重构与中国话语创建》以及2016?山东省重点项目《中华民族智慧精华丛书(海外版)》的工作。主持横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中国审美文化史》(英文版)?(批准号为14wzw010)课题研究工作。

注:本文整理于中传人文学院官网、知网等,仅供参考,最终导师名单以官方通知为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