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心理学考研(为什么选择心理学这门课)

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为了便于分析,我认为咱们可以从利弊两方面展开:
(1)心理学考研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2)心理学考研的难度如何?
一、心理学考研能为我们带来什么?1.对于过去:更加完善的同一性每个人都是朴素的心理学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积累关于自身的素材,并将其串联成完整的故事,这样的叙事影响着我们对过去的解读、对当下的体验以及对未来的预期。
我们的成长环境中,多少都混杂了负面的声音,如罗杰斯所言,真实的体验会因为外界声音的内化被扭曲。不少人因为很小的事情而感到焦虑、抑郁、崩溃,实际上就是受到过去经验的束缚。
在备考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个流派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加工——将各流派观点融入自身的认知体系。我们借助自身经历来理解这些观点,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发现了对自己的误解,发现了藏在内心深处的委屈。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我批评或许不是脆弱的体现,而是外界声音的内化,emo并非矫情,而是长期无法愈合的伤口,行动力不够不一定意味着懒惰,强化物的提供者也要承担责任,我们也就能够释然,进而对生命有着更好的把控。
2.对于未来:更加光明的前景如果我们备考顺利,进入了自己理想的院校,跟随心仪的导师,学习最前沿的知识,那将会成为人生最难忘的回忆之一。对于人的好奇,是我们的天性,在这份兴趣之上生长出的能力,必将是饱满而深刻的。
不少人质疑心理学的变现能力,我想这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我们所见有限:咨询师、老师这些并非传统意义上吸金的职业,但我认为,各位同学可以试着打开思路。我们知道,有需要的地方就会产生价值,当今时代以人为本,你会看到很多或新兴或传统的领域,都在散发着心理学的光芒,比如最近很火的高考规划师,人-职匹配是其基本理念,如何精准衡量考生的特征,如何产生足够的预测效度,这都需要从业者具备足够专业的心理测量学素养;再比如,优秀的产品经理需要具备足够的同理心,需要在细节之处下足功夫,让用户产生共鸣;产品是被动的艺术,它需要从业者赋予生命,这份生命的品质就有赖于产品从业者对人性的把握。
只要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少不了心理学,他们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发光,而时代的脉搏就蕴藏在这光芒之中。
3.对于当下:更加深邃的智慧多数上岸者对考研过程的评价是“痛并快乐着”——虽然每天很辛苦、起早贪黑,但收获远超知识本身。
在认知层面,下定决心备考的人必然经历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深入的琢磨让我们对自身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而对考研的重视会让我们谨慎分析所处环境,形成科学的路径规划,这不正是元认知最好的体现?
在情绪层面,考研是一个人的斗争,缺乏外部刺激、缺少参照标准,“接纳负面情绪、允许不确定性”,成为每个考研人必须经历的考验。而行为层面,一次次愉悦的心流体验塑造了考生长久的坚持,这样难能可贵的机会,让每个考研后的人如浴火重生,从此不惧困难。
所以,想好的话就抓紧出发吧,考研的经历定会增加你生命的厚度。
二、心理学考研的难度如何?考研的难度并不全然体现在坚持上,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才是最关键的。但如何找到正确的道路呢,我认为跟随高手学习,是最高效的路径。
对考研人来说,这第一步很关键,我们不能被漫天卷地的海报迷惑了双眼,因为一步错,步步错。这里我想提供给大家几个判断高手的标准:
首先,辅导老师需要拥有硬实力,其考研成绩要拿得出手;
其次,辅导老师要对考生有足够的同理心,用考生理解的语言教学,切忌误人子弟;
再有,辅导体系要足够全面,因为考生的需求绝不仅仅是课程就能满足的,学习的氛围、激励机制……这些都要到位。
基于上述条件,我们在此毛遂自荐:
首先,彼岸的四位老师都是北大上岸的高分考生,且各有所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