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爱玲不只是因为学科语文考研(张爱玲论)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生,前天刚好是她100年诞辰。学姐也在这里献上一份源自“张迷”的爱意和敬意。2020,爱玲爱玲,生日快乐。(图1 )

提到张爱玲,很多资深文学爱好者都十分迷恋她的文字,那种冷艳的感觉非常戳心。细看中国现代文学,无论如何绕不开鲁迅和张爱玲。现代文学研究的新热点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老师这样形容:“鲁迅是一座山,后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这座最高的山的影子遮盖了;但张爱玲是一条河。”这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有趣现象,鲁迅和张爱玲的作品不断再版,不断有人去读、去比较、去研究。所谓经典是可以跨越时代的,鲁迅和张爱玲的文字至今依然颇有影响,依然有作家在模仿、消化和解构他们的文字。当然,张爱玲的文学价值在学术界被重新估定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了。之前将张爱玲划入鸳鸯蝴蝶派,不入文史。现在我们从知网检索,查到新近有关张爱玲的期刊文献和学术论文是比较多了。(图2)
学科语文考研中的张爱玲在南京师范大学学科语文考研中,指定参考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有关张爱玲的着墨不多,将其归纳于第三编,在第三个十年里从小说这个角度切入,进行通俗与先锋的探讨。(图3)
学姐在这里一并整理出两道题目,看看大家是否还有印象呢?【南玲北梅】(名词解释)1942年,北平的马德增书店和上海的《宇宙风》杂志联合做的读者调查——“谁是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从此,文坛上多了一个“南玲北梅”的称号。“南玲”是上海沦陷区的张爱玲,代表作有《传奇》;“北梅”是北方沦陷区的梅娘,代表作品是水族系列小说:《蚌》《蟹》《鱼》,揭示了大家庭女性三种不同的生命处境,获得北方大众读者的喜爱。【简述张爱玲小说在女性解剖和都市发现方面的现代性特征以及其既通俗又先锋的艺术创新(主旨及创作特色)。】★★(简答题)张爱玲她接受现代历史观念与文化观念,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小说的现代性特征和既通俗又先锋的艺术创新表现如下:(1)女性解剖:真正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她对于现代女性的半新不旧的生存环境,压抑变态以及充满苍凉和恐慌的现代“荒原”意识进行深度挖掘。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当别人毁了她的一生时,她又乖戾地毁了自己的儿女的婚姻。当曹七巧不动声色地向30岁女儿最佳的求婚者暗示女儿有鸦片烟瘾时,真正展示了中国妇女破碎人格中最为惨烈的图景!这类缓慢毁灭的过程,画下了现代女性的痛苦挣扎的轨迹,取材范围虽嫌狭小,心理开掘却达到一定深度。(2)都市发现:对于日益金钱化的都市中新旧交错导致的文化错位与都市人生的千疮百孔的描摹。张爱玲所提供的,正是出于现代环境下依然顽固留存的中国式封建心灵的文化错位。如《倾城之恋》的华侨富商范柳原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而在一种偶然的大变动下却娶了式微旧家出身、离婚再嫁的白流苏为妻。(3)艺术创新:她成功地融会贯通了传统小说情调、传统小说笔法与现代审美意识、现代艺术技巧,以一种“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建筑起堪称一流的现代

小说形式。她的小说既有传统的语汇和手法,也有意识的流动。她能在叙述中运用联想,使人物周围的色彩、音响、动势,都不约而同地富有映照心理的功用,充分感觉化,造成小说意象的丰富而深远。这里明显留下西方现代派的先锋痕迹。而作者构造故事,设置人物,又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底,从题目到叙述风格,都有极强的市井小说的色彩,使中国读者读起来格外亲切,容易接受。综上所述,张爱玲的小说在主旨和艺术特色方面均有特色,富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我们读张爱玲的意义我们通过阅读张爱玲,能看到真正的感情和人性。她笔下的男女并没有什么主角光环,有的是埋藏在无数细节里的平凡和真实,以及对世事的悲悯。从《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相互试探,到《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那段脍炙人口的关于白月光和朱砂痣的叙述,再到《半生缘》中的悲欢离合,太多细节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图4)
读张爱玲,就是在读感情,读人生,也是在读我们自己。宏大主题架构的作品太多了,而人间最窝心的不过是饮食男女撩起的红尘新旧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