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视角解读中央《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

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内有新冠冲击、经济下行等空前挑战。对外面临大国政治、金融、贸易体系的大国博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逆周期刺激政策和改革是两大政策解题思路。但我们认为,改革应对疫情冲击,胜于万亿刺激计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短时间之内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发展壮大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根本上是因为中国坚定不移地市场化,走市场经济之路。

市场化包括产品市场化和要素市场化,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商品计划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我们已经建成全世界最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最为丰富的商品市场、最为完善的电商网络和物流体系。

我国早已摆脱了商品稀缺的时代,甚至已经开始出现了产能过剩。

目前,我国商品和服务价格97%以上由市场定价,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这成了建设高水准市场的一个突出短板。

因此,当前市场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素市场改革。

最近,政府发布的史诗级重磅文件《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直指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块硬骨头:要素市场化。通过深化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有利于发挥我国的生产要素优势,提振整体信心。

要素市场化《意见》的亮点和原则

亮点: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的范畴

生产要素的形态随着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不断变迁。土地、劳动力是农业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之后资本成为工业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还催生出

技术、管理、企业家才能等更多生产要素。随着信息经济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资源正在朝着生产要素的形态演进。

2014年,第一次指出,“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2017年,再次强调,“要互联网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数据已和其他要素一起融入经济价值创造过程之中,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广泛影响。

基于此,《意见》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是要充分发挥数据这一新型要素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使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原则:推进要素市场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要素市场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践中由于不同生产要素属性不同,改革进展差异很大.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一方面要整体上扩大要素市场配置范围,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不同要素属性、市场化程度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分类施策、循序渐进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生产要素与商品的属性不同,例如劳动要素附着在劳动者个体身上,土地要素天然带有一定公共性,要素市场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商品市场的建设。在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不断扩大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培育市场交易平台,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制度规则,完善政府调节与监管,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

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通过竞争等市场手段平等获取要素。

为此,意见提出了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从各要素的共性出发,为从整体上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明确了方向和原则:
(一)市场决定,有序流动
(二)健全制度,创新监管
(三)问题导向,分类施策
(四)稳中求进,循序渐进

如何理解新时代的要素市场化改革

01
土地要素配置更加灵活

我国目前土地制度的约束表现在土地市场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一)土地制度上体现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经过一系列改革过后看,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

而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为了保障农民利益,保护耕地红线,农村土地的市场化程度一直较低。

(二)政府过多干预土地供给。由于土地供应很大程度上由地方政府决定,政府往往倾向于以高价出让商服和住宅用地,获取土地财政收入,以低价出让基础设施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以谋求gdp的增长。

如果政府过多的进行主动管理,市场就很难发挥其配置作用,导致经济的结构性不均衡,部分地块利用效率偏低,而房价却增长过快。

《意见》从农村用地、产业用地、建设用地三方面提出如下方案:

一是推动农村用地改革。

城乡一体化是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缓解“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

全面推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公平合理分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

有助于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要素价值,让土地所有者获得一部分收益,也使得地方政府获得一部分财政收入,缓解房地产土地出让金下滑带来的财政压力;也有助于农村土地得到更有效、更市场化的应用,促进城乡一体化。

二是深化产业用地改革。

其目的在于对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推动包括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和作价出资等多种供给方式,并使得不同产业用地类型能够合理转换。

三是促进建设用地改革。

主要是利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特别是推进国有企业中存量用地的盘活利用。具体措施包括研究完善相关税费制度、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等。

02
引导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

人口是激发城市活力和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目前劳动力流动受到户籍制度的制约,使得劳动力合理通畅有序流动迫在眉睫。具体来看有两大主要内容:

一是深化户籍改革。

一方面,推进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包括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以及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其中“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为政策的一大亮点,或意味着“区域间转积分和转户籍通道”的积极尝试。

另一方面,缩小常住人口和户籍居民之间的差异,包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二是畅通劳动力的流动渠道。

通过保障和激励等改革手段使得劳动力流动到能发挥其最大效益的地方去,打通过去流动中的阻碍环节,主要包括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完善技术技能评价制度以及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

03
完善和开放资本市场

资本要素的改革重点在于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制度

一是完善股票市场的基础制度。

将要制定出台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的意见,或将成为资本市场改革中重要的顶层设计,具体包括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等。

二是完善债券市场统一标准建设。

改变目前略显分割的市场局面,主要措施包括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等。而在此基础上,探索对信用债券的注册制管理。

三是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一方面,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另一方面,提高金融机构的开放水平,包括证券、基金行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和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条件等。

04
激发技术要素供给活力

我国技术要素市场仍有许多不足,面临产权制度亟须改革完善,激励机制不畅,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有待进一步疏通等问题。

技术要素改革的重点在于激发技术的供给活力,以提高我国的研发创新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发力点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产权激励鼓励创新。

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并探索对科研人员知识成果的激励。具体措施包括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等。

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主要是把技术要素与其它各项要素结合起来,特别是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具体包括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以及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

05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随着信息经济发展,数据要素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关系着我国发展的未来。数据要素改革重在加快培育市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

主要是使得公共部门的数据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以便实现社会效益,包括制定出台新一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研究建立促进企业登记、交通运输、气象等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

二是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使互联网和各个行业深度融合,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通过数字化改造使得传统领域获得新生。

三是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数据作为一种要素资源,需要建立相应的产权保护机制,避免被过度滥用。特别是,由于数据资源包括政务、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更需注重对其安全的保护。

总的来看,《意见》是中央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行的总体部署。明确了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改革任务,对于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离复试不到半个月时间了,针对大家的复试难题,炳哥推出全真模拟复试,带你提前感受复试氛围,应对复试不心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