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再崛起《中国奇谭》考研知识点通览(中国动画发展)

最近,“国漫崛起”的音浪再起,这次是因为b站和上美影厂合作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2015年,票房黑马《大圣归来》第一次带出了“国漫崛起”的话题,那也是“自来水”这个名词诞生的契机——自发为这部电影奔走呼号的“水军”们,成为了当年这部电影登顶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总冠军的最大功臣。
从那以后,国漫真的崛起了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7年来,我们在电影院中见证了不少好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四,追光和彩条屋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动画的辉煌历史,以及近年的创作现象,使得动画相关题目在考研试卷上频繁出现。
大多题目考察当代动画创作、产业以及相关的理论阐述。作为中国动画电影诞生百年的纪念作品,开年的话题之作《中国奇谭》,显然是23级复试和24级初试的重中之重,值得我们认

真分析。
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中国动画学派
贰讲好中国故事
叁民族风格动画的表现困境和市场化痛点
肆结语


壹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中国动画学派

作为《中国奇谭》的主要出品方之一,上美影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甚至剧集的片名也是在致敬上美影厂的经典作品《天书奇谭》。
《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说:“既然我们去纪念百年,那么必定包含着对前辈的致敬。中国动画的很长一段历史,几乎和上海美影厂的历史重合”。上美影厂实际成立于1957 年,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和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合并,正式成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早期代表人物包括中国动画创始人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兄弟,及各位文学家、剧作家。

*万氏兄弟

在厂长特伟“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的创作方向指导下,上美影厂将动画和电影表达相结合,以美术片著称,探索了多个动画品类,如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代表新中国动画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峰。此后还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宝莲灯》等经典作品,以动画“中国学派”享誉国际。

*“中国学派”代表作

直到市场经济到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历了企业化改革,不计成本、制作周期冗长却按计件付酬的方式,很快使中国动画人才大量流失,最终导致许多优秀动画作品甚至还未在电视台播完就流产。长达数十年的沉寂之后,上美影厂和流媒体平台合作,以厂牌之名,聚集了一批新的动画人才,创作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奇谭》。

*《中国奇谭》海报

纵观上美影厂的作品序列,多吸纳传统艺术,借助民间故事和经典神话文本进行改编。最为经典的即为《小蝌蚪找妈妈》,吸纳了齐白石的花鸟画作,以水墨的形式构筑了小蝌蚪的经典意象,华东师范大学在2023的学硕专业二就直接考察了水墨动画的名词解释。
除水墨动画外,神话叙事也是上美影厂的经典特征。《西游记》与《聊斋志异》是其重要的文本改编来源,在《中国奇谭》之中,第一集即以小人物旁观视角再度回顾西游,第二集的《鹅笼书生》也以志怪观人的特色回应了蒲松龄的《聊斋》。

*上美影厂的神话作品图谱
中国动画学派是20世纪中后期集聚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家群,因具有相近的动画美学思想和相似的民族风格作品,且为中国动画乃至世界动画领域做出了特有贡献,史实性地形成 “中国动画学派”。该学派的美学特色一直是院校考察的重点。

“谈谈中国动画学派的发展与特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硕专业二,2021)“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传统”(中国电影资料馆,学硕专业二,2019)“从创作角度分析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价值”(上海大学,学硕专业一,2022)

中国动画学派主要起源于“中国动画艺术之父”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对动画艺术的探索,那个时候是以个人作坊生产式的方式进行创作,仍处于“向西方学习”的阶段。1935 年,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技术的成熟,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开始独具中国民族风格。

*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正式进入了第一次黄金期,得益于电影制片厂重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建立,为中国动画艺术进入全面辉煌奠定了必要基础,中国动画进入了集体单位制创作时代。中国动画艺术要“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 ,后来成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宗旨。代表作品如天人合一美学风格的《牧笛》 、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鹿铃》 、根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改编的《鹬蚌相争》和讲述师生情深义重的《山水情》等,引起了世界轰动,一时间成为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学派”比肩的东方动画艺术学派。

贰 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奇谭》植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叙事,是对当下“讲好中国故事”倡导的一个有力的回应。以往改编神话、志怪民间故事的动画作品,如《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小门神》、《哪吒》等,特效出众,画面越来越美观,但题材和切入口相对单一,均是借助演绎经典神话的方式实现价值输出。
而《中国奇谭》中的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确立了一个良好的文本改编的叙事策略。它并未选择《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宏大叙事,而是将以往旁观的他者视角变成了叙事的主角,使得观者更有代入感,贴近自己的生活经验。

*《小妖怪的夏天》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在动画领域之中还包括探索全年龄向的动画叙事,打破《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少儿动画确立的动画幼龄化的观看误区。2019 年初上映的《白蛇:缘起》是国产动漫摆脱低幼剧情的一次突破和尝试,后期上映的《大护法》和《大世界》也都加入了国产动画成人向的行列。但影片过于外露的成人化也让受众人群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从而影响票房成绩。
《小妖怪的夏天》将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巧妙的融入到动画电影中, 使得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能找到自己的角度去欣赏影片,这是一个兼顾影片深度和商业利益的发展方向。


叁 民族风格动画的表现困境? 市场化痛点

当代,动画技术不断更新,新媒体技术手段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创作,例如绿幕、动作捕捉、计算机图形绘画等。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高拟真作品,和以写意的二维动画为代表的民族风格动画形成了冲突。华东师范大学就曾在2015年的学硕题目之中问到“数字三维动画是不是今后动画发展的方向?为什么?”
《中国奇谭》的第三集《林林》即采用三维建模的方式来构建短片中的人物形象,但在人物审美上也坚持中国民族审美,包括皮肤形成的陶土质感以及主人公标志性的丹凤眼等。在意境打造上,苍莽白雪、清幽河谷、写意森林营造了水墨意境和“林海雪原”的肃飒意象,cg技术运用与传统绘画审美的平衡度把握贯穿创作始终。

*《林林》
当代动画产业不再是上美影厂时期对于动画艺术的纯粹追求,而是以市场为导向。
从“冷战”时期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几乎为唯一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公司为单位的制作规模。这一改变根本扭转了中国动画创作的价值观倾向,即从“寓教于乐”的国家意识形态表达,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准绳的市场导向,以谋求产业价值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遭遇了极大的困境。所以在市场化的大环境之下,如何延续民族风格的实践,达到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平衡。
对此,《中国奇谭》是一个成功的实践,它通过与bilibili的合作,借助了流媒体的平台发布优势,不再限制于院线的商业诉求。同时,《中国奇谭》选择的是一个短片集合的体裁形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容纳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创作,适应了多数观众的审美;而这些短片统一在一个标题之中,也能够产生“名牌效应”,聚合互联网的讨论度和关注度。


肆 结语

实际上“国漫崛起”的7年来,争议从未停止。截止到1月15日,13万人标注的《中国奇谭》在豆瓣拿下了9.4的高分,但在各平台的讨论中仍然不乏批评的声音。然而,几乎所有的争议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这足够中国吗?这是对国漫永恒的拷问。
“讲好中国故事,复刻中国动画学派过往辉煌”的愿望,植根在爱之深、责之切的中国观众心中,也是中国动画创作者最大的压力和动力。相信在这种近乎执念的自省中,观众和创作者,必将找到一个最好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江南动画的诗意情怀 ——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为例》
《复杂与隐喻的神话 ——20世纪 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电影的神话叙事》
《“中国动画学派”的美学风格与传承创新研究》
《对当代中国动画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冷思考》
《树立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 ——“第五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综述》
《情怀向水墨画风与创新性文本表达,<中国奇谭>的破圈密码》
《国漫<中国奇谭>火爆全网带来哪些启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