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考生扎堆考研,初试过线却败在复试,导师道出原因

本科生不再是吃香的求职身份,本科逐渐成为应聘的敲门砖。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毕业

即失业一点不为过。为了能够找份好工作,或者说为了能够更有竞争力。超6成的学生都会选择考研,考公。其中考研的占大多数,而这里面超八成的都是二本学校的考生。他们太希望借助于研究生考试,提升学历且提高学校门槛。但是,初试过线,复试却频频被刷。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吗?一些研究生导师说出了真相。

二本院校,吃了第一学历的亏

对于许多二本院校的考生来说,报考研究生院校时普遍选择比当前院校档次高的,但高层次院校也更希望接收更高水平的,或者同等水平院校的学生。除非二本学生特别优秀,才会向下寻求。所以,在考研复试时有些老师也会因为学生的第一学历而对学生印象不佳,这和择业有些类似,优中择优。

保研群体多,好学校占比大

不少二本院校的学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都希望向双一流冲击,不过部分院校给出的研究生名额是有限的。其中,还有一部分保研学生。比如部分985高校,每年的热门专业都是保送生扎堆的地方。在大部分考生经历考研笔试时,人家早就通过保送审核,面试等工作获得了该校研究生的资格。同时,占了专业名额。部分专业保研人数甚至有一半以上。

这些保研选手之间,也是需要竞争的。只是相对于考研党,他们的对手更少,也跟强大。部分院校的老师在面试时也会对这类学生看重一些。另外,保送的比例一般来说是不固定的。而且许多研究生院校都是宁缺毋滥。不是为了招够多少人而对研究生复试放宽要求,更多的是让优秀的学生参与到复试中,参与到研究生院中。

学生素质,专业能力是最重要的

刚才所说的都是客观原因。包括老师对二本院校学生有看法,以及学校中的保研人数占据大量名额。但是这些都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被刷掉的原因。对于每年参与研究生复试的老师来说,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在初始交流时就大差不多了。这也是为什么部分院校老师对二本学生有看法的原因:基本功不扎实。

对于研究生来说,不论是专硕还是学硕,都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都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筹备。如果是跨专业考生,那么他的能力更应该关注。因为研究生层次不仅仅是学历的提升,他意味着学生综合素质要达到要求。否则,专业知识不足,理解能力差,讲授多遍仍无法明白的,这样的学生是不适合读研究生的。

对于复试来说,老师基本就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对话中可以得知学生的基本素养和个人性格、品性。通过询问专业方面的问题,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基本功。通过询问专业相关问题,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扩展性以及内在潜力。通过询问大学所学专业的相关问题,了解学生对曾经四年的专业有何掌握和看法,明确学生是不是适合做事儿的料。

对于研究生老师来说,需要带领学生完成两到三年的学习,甚至优秀的会一直跟到博士层次。所以,为了能够招到好的生源,宁缺毋滥是标准。只找对的,不要多的。许多二本的考生被刷,一方面是在问答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表现过于紧张。另一个就是文不对题,理解能力不符合老师的要求。再者就是初试过线纯粹靠死记硬背,考完就扔掉了。基本功不扎实,缺乏专业所需的知识储备,且对要学习的内容没有明确认识及规划。这都是会影响复试的原因。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想考研的学生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对所有的考研党说努力是成功的唯一密钥。如果在成绩方面,985的确实表现不如双非,那也会是被淘汰。所以,对于普本院校的学生来说,笔试成绩越高成功的几率越大。把握好第一次机会,在进入复试时有更高几率。

第二,提升个人能力。对于老师来说,对二本学生有想法无非就是有色眼镜看人,认为学生的能力不强,学习速度慢。那就在大学期间多学习,多积累。从早开始准备,不错过提升自己的机会。

比如拿下英语四六级,考出专业资格证。多积累相关实践经验,平常多遍览群书,丰富自己的学识。这样也可以让自己在面对老师时,可以侃侃而谈,不怯场。另外,做相关研究,证明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复试时,有相关研究经历或者是本科的论文课题比较有看点,都可以成为学生的竞争优势。

考研中人数最多的是二本生,如果你也是二本生,那么请你做好自信的准备。因为和你竞争的多数都是同一水平,不要妄自菲薄。只管努力,其余的交给未来。

您认为二本生在考研中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