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教育学考研干货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学记》教育思想…

考研教育教研组整理

私人讲学与传统教育思想这一章内容比较多,主要掌握孔子、孟子、荀子、墨子以及《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内容很多,重点也很多,拿起笔写下来吧!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轲与思孟学派孟轲,一生以教育为业,也以教育为乐。孟子受业于子思,故孟氏之儒又被称为思孟学派。孟子也被 认为是孔子的嫡传,所以儒学又被称作“孔孟之道”,代表作《孟子》。

教育的作用

得民心,求放心? 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得民心

孟子主张“施仁政”,认为仁政的根本在“得民心”,而教育又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手段,即“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求放心

? 人性论基础:性善论

认为人先天具有善性。但孟子所说的性本善,并不是说人性中具有纯粹的完全的道德,只是说人性中具有“善端”,即善的因素或萌芽。“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弗思耳矣”。? 人性本质上的平等性

任何人只要肯接受教育,就可以把先天的善端充分发挥,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就是圣人,即“人皆 可以为尧舜”,其理由就在于人人都有善端,普通人与圣人在先天本质上并无区别。? 教育对个体的作用在于“求放心”,即引导人保存、找回和扩充固有的“善端”。

人仅这四个善端是不够的,还要对这种先天的善端存而养之,扩而充之。而且如果人受到不良社会环境或教育的影响,就会失掉这种善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善的本性, 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因此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教育目的

明人伦所谓人伦,即人际之间的各种关系及掌握社会生活准则。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以人伦——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亦称为“五伦”,代表着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目 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封建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以“明人伦”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 悌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以伦理道德教育为基本内容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孔子开其端,孟 子将其系统化、理论化。道德教育

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 大丈夫的人格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方法

持志养气:确立崇高的志向并坚持不懈。此外,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就会有相应的“气”── 精神状态。志与气是密切相联、互为因果。而气“集义而生”,因此,要通过

一件件平常的善言善行积累, 就能形成所谓的“浩然之气”。?动心忍性:加强意志磨练。?存心养性:要扩充善端,就要清心寡欲。?反求诸己:凡事反躬自问,从自身找原因。

? 内省说的代表

教学思想? 深造自得:强调在深入钻研和思考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心得体会。? 循序渐进:即盈科而后进,科,即水道中的洼地,水流行进时要先注满洼地,然后才能继续前 进,学习也是如此。? 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强调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 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专心致志:认为人们学习成效上的差异取决于学习过程中是否专心致志,而不是天资的高低。

荀子的教育思想 “六经传人”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长期执教,成为资望最高的“老师”。荀子标榜儒家礼治,传授孔子六经,对儒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作是孙氏之儒。?

教育作用
教育对社会的作用: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

教育对个体的作用:化性起伪? 人性论基础:性恶论。“今人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教育作用的论述 “性伪之分”——教育的必要性;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 可学,不可事而在于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性伪之合”——教育的可能性;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是指人为,泛指后天一切人为的努力而使本性发生的变化。 “化性起伪” ——教育的作用; 人性本恶,任何人的道德观念都不是本性固有的,而是“积伪”的结果,其过程就是由“性”向“伪”转化,最终达到与恶的本性彻底决裂。

教育目标培养大儒。荀子将儒者划分为四个层次:俗人、俗儒、雅儒、大儒。其中,大儒是最理想的人才,他们不仅知识 广博,还能“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即能以已知推知未知,自如地应付新事物、新问题,有 效的治理国家,是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想人才。?教育内容重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学习,尤重礼乐。“学至乎《礼》而止 矣。”可见,礼是荀子整个教育理论的核心。学习过程和教学方法 ▼? 闻、见、知、行的学习过程(注重实践,不同于孟子的内省说,是外铄说的主要代表)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即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 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所谓“蔽”。就是片面性,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只被事物的一个方面所支配,从而对复杂的事物和现象缺乏全面了解。为此,荀子提出了“解蔽”之法,这便是“兼陈中衡”,即把所有事物都展示出来, 摆列在一起,不偏执于某一事物和事物的某一方面,对事物作全面、广泛的比较、分析、综合,择其所是 而弃其所非,以求如实地把握事物及其关系。? 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所谓“虚”。即不要先入为主,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阻碍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接受。所谓“壹”,即不一心二用,不以另一项注意妨害这一项注意。所谓“静”,即不能用没有根据的胡思乱想或者情感的冲 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思维活动。总之,只有做到虚怀若谷、精神专注、头脑清醒,学习才能取得成效。同 时,荀子主张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朝着一个方向努力,“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积微见著,积善成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即知识是不断积累的,善德是逐步培养的。才性虽高,弃而不学也会一 事无成,才性虽低,锲而不舍,也可以成绩卓著。

论教师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荀子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尊师有两重含义:一是从强调教育的作用出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二是从维护学术思想统一性的角度,要求师云亦 云,不能有任何违背师说的言论。?对教师的要求?他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即当教师有四个条件,一是有尊严,使人敬畏;二是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是讲授解说准确适当,不违背师道;四是能体会礼法的精微之理且能加以阐发。?墨子的教育思想“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子出身于小手工业者,精于工技,代表着当时的“农与工肆之人”,重视实用,强调下层人民的利 益。曾经“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他不满于儒家重礼厚葬的繁冗缛节,创立墨家学派,成为学 术思想史上第一个批判儒学的思想家。儒、墨两家并称为“显学”,但风格不同:儒学植根于贵族文化, 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比较重视传统、情感,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墨家植根于“农与工肆之人”, 重视实用,强调下层人民的利益。?“素丝说”与教育作用教育对人性形成的作用:“素丝说”。人性论基础:人性无善无恶墨子以素丝和染丝为喻,说明人性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 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注意:与孔子的人性论相比较。孔子关于教育对个体的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但又把人性论 分成等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自相矛盾。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墨子的思想比孔子的人性论更进步一些, 因为他从更彻底的人性平等的基础上去阐述教育对个体的作用。

教育的社会作用:使天下人“知义” 通过推行教育,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从而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实现社会的完善。

以“兼士”为培养目标要建立一个“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就必须培养实现这一理想的人,即“兼士”或“贤士”。而 “兼士”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厚乎德行”:道德教育 ,使兼士们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 “辩乎言谈”:逻辑思维训练 ,使兼士们通过上说下教,向社会推行兼爱的主张。“博乎道术”:文史教育和科技教育,使兼士们投入社会实践,有兴利除害的实际能力。?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 ▼? 政治和道德教育:提出了墨家十纲领,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 天志、明鬼。与儒家的道德教育内容相比:轻视礼乐教育。? 科学技术教育:涉及机械制造、数学、光学、力学等多个领域。? 文史教育:虽不重视其价值,但从培养论辩和思维能力出发,比较重视文史方面的内容。? 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 墨子对论辩术有深入探讨,提出了判断言谈是否正确的三条标准,即著名的“三表法”:第一表:有本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历史的经验和知识)第二表:有原之者——“下原察百姓耳目之 实”(根据民众的经验,以广见识)第三表:“有用之者——“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在实践中检 验是否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还提出“察类明故”的原则,强调运用类比,论据要有说服力,是中国古 代逻辑理论的开拓者。

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主动:墨子不赞成儒家“叩则鸣,不叩则不鸣”被动施教的态度,主张“虽不叩必鸣者也”的 “强说人”精神,虽强调了教育的主动性,却忽视了学习必备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忽视了启发。创造:评判孔子“述而不作”的态度,主张“述而又作”,即对古代好东西应该继承,并且要创 造出新东西,反映其对待文化遗产和教育的的态度。实践:墨子强调道德行为的锻炼。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他要求学生树立“强力而行” 的刻苦磨炼精神。与儒家所提倡的道德实践相比,墨家更提倡社会生产劳动和科学理论的实践。量力:一是就学生精力而言,人不能同时进行几方面的学习;二是就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应 该量力而教。志功合一:他教育弟子不论做什么事,必须“合其志功而观焉”。志,是出发点,即动机;功, 是归宿,即效果。而不论志还是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利人。即“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第 一次提出功利主义的原则作为评判人的道德行为尺度,在古代伦理学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大学教育的目的“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也是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最明确的概述,朱熹称为“三纲领”。大学教育的学习程序“八条目” 为实现大学教育的三个目标。《大学》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朱熹称为“八条目”。这是根据三纲领完成“修己治人”教育目的的一整套完整程序。?《中庸》教育的本质与作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继承思孟学派“性善论”的思想,意思是说,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顺应和发扬这种本性称作“道”,修明和推广这个道,就称做“教”。也就是说, 教育即修道,而教育作用则在于“率性”,尽量把天赋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体现出来。学习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教育途径“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循性而行:发掘人的内在天性,进而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即“自诚明”或“尊德性”。积极学习:通过向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即“自明诚”或“道问学”。《学记》教育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建国君民”,“化民成俗”,即通过教育可以提高社会道德水准,树立符合统治阶级 需要的良好的社会风尚。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即通过教育,对人性进行加工和雕饰。

学制系统与教学管理①主张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按行政建制设学的思想,对后世兴办学校影响很大。②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教育教学原则(精华所在)教学相长:“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施教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尊师重道:一方面,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 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 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 游焉。”藏,即正课;息,即课余;课外练习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又可 使学习有张有弛,因此,课内与课外要相互结合。豫时孙摩:“豫”是预防,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时就采取预防措施;“时”是及时,要把握教学 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孙”是指循序,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指观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启发诱导:“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即教学的关键是既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 既要督促勉励,又不强制压抑;要打开学生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 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 的四种缺点,即或贪多务得,或片面狭窄;或把学习看得很容易而浮皮潦草,或把学习看得很难而止步不 前。这些缺点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原因也各异,因此,教师要学会具体分析,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渊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

教学方法

问答法 讲解法 练习法 类比法教育史上的地位《学记》是教育史上最早较为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从其他思想中分离出来,它的很多思想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考研考研会及时为同学们推送最新、实用的学习资料,经验分享,考研资讯以及徐影老师公众号分享,帮助2019考研的考生取得好成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