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坦言 “考研多半是二本生”,但到复试却屡屡失败,为啥

导语:毕业该去哪?这是大多数毕业生要思考的问题。有的同学选择考研,不管是为了逃避就业还是为了提升自己,也算一种选择。有的同学会考公考编,希望进入编制内有稳定的工作。还有一部分同学会选择去北上广拼搏。不管哪条路都不容易。

最近几年考研的热度居高不下,人数节节攀升。有的同学甚至不惜三战四战来完成自己的考研梦。要是以这个增长速度,今年的考研人数突破五百万不是没有可能。

今年的国家线一出,几家欢

喜几家愁。更离谱的是,分数线上涨了,有同学调侃说,就是华罗庚来考试也得被拒之门外,考研看了都会沉默。由此可见,真是太难了。今年的400多万考生只有100多万才能顺利升学,其他都是陪跑。说不出的心酸和无奈。只有400+的高分大佬才可以被录取吧,其实考高分的同学也不少,这也可能是分数线上涨的原因。

那剩下300多万的考生还会有一部分选择继续考,一部分选择先就业。是什么原因会让同学们对考研如此执着呢?和现在的就业市场有关系,最近几年,经济下行,又加上疫情原因,大家选择提升学历,给未来就业更多的机会。

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厂里打螺丝,也不愿意干一些体力活动。都想当白领,进出CBD,但是这些岗位需求远远满足不了那么多毕业生,而且一些头部机构都会在学历上卡人,学历低的人也进不去,学历高一点的也会挑985211的,反正就是择优录取。

既然当时找不下合适的工作,那么就考研吧,这是很多二本学校学生的想法,能考上多读书总是比现在出去强。所以考研大军里面很多都是二本的学生,他们觉得自己的本科学校竞争力不是很大,所以选择继续深造。

考研老师在一次讲座中也讲过,二本的学生更有动力和耐心去考研,因为需要高学历为自己以后找工作增加竞争力,所以即使一次失败了,也会继续考,继续搏一搏。

考研坦言:“考研多半是二本生”,但到复试却屡屡失败,为啥?

因为有些二本考生笔试很高,有可能达到400+,但是复试的时候却惨遭滑铁卢,被淘汰了,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眼看着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了,却得到这样的结果。

有调查称,原因是因为二本学生的英语能力差一点,除了英专生外,考研的面试都会要求用英语做自我介绍,或者回答问题,因为读研之后,你参考的文献,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基本都是英文的,英语好已经成为一个必备素养了。但由于二本院校对这个不是很重视,也没有相关课程去学习,所以这个短板就在面试中出现了。

除了英语能力外一些院校还会注重学生的在校经历和社会经历,像什么发过几篇论文,参加过什么比赛等,都是导师看重的地方,如果你的经历很充实丰富,那么就是妥妥的加分项。

但像一些二本院校,学校的发展受地域或者其他因素的限制,很少有什么大型的项目或者比赛,所以简历资料上面没有吸引到导师的内容,这也有可能导致面试失败。

关于要考取的目标院校会不会歧视本科学生这个问题,可以多咨询学长学姐,也可以上网查一查资料,如果会的话,还是提早另择他校,毕竟考上是最重要的。

知道院校的一些要求后,可以更早的做准备,比如在大一大二时期就有意识地去参加一些有重量级的比赛,锻炼自己的能力,不断积累经验,能得到名次当然最好,在填写资料的时候不会觉得无经历可写。

还有是发期刊,这个难度有点大,需要你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而且你所涉猎的文献数据也够多,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发表的。

努力的人一定会有所得的,一位考研老师说,那些想考公的同学5年之后也考上了,想考研的学生也已经上岸了。所以考研的结果不只是一点点运气,更是日复一日的努力,是比别人还要努力。

考研之路的艰难,每一个考研生都感同身受,没有社交,只有目标。因为知道竞争太大了,只有自己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才有可能上岸,但提醒一点,一定要学会调节自己,压力太大也不利于备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