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丨中山大学专硕334公共题21中山大学专硕真题解析173

??

2021中山大学专硕334?

公共题(共70分)

(任何方向都需要作答)

??请结合具体案例,谈谈“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阻碍和实施路径。(40分)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反转现象的成因和对策(30分)

写在前面:中山大学334科目分为财经新闻、大数据传播、交互设计、数字媒体四个方向。

需作答题目有两部分:

??任何方向考生都必须首先作答的公共题

??考生报考方向的题目

答题时,需要谨记按照顺序,先作答公共题,再作答细分方向题,如果方向搞错,很容易给阅卷老师阅卷造成障碍,留下不好印象,甚至会直接丢分。切记,按顺序答题!!!


1/请结合具体案例,谈谈“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阻碍和实施路径

答题思路

本题题干明确是要讨论讲好中国故事的阻碍和路径,这道题目是近年来的热门事件,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有所准备。在考场上,只需要迅速理清思路,找准案例,将案例融入在阻碍和路径当中,合理论述即可。

参考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时长短、互动强、内容包罗万象的短视频以其丰富的视听感官体验成为新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国依靠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依旧存在阻碍,需要寻求解决路径。

1/阻碍

(一)客观方面

??文化背景差异

对外传播受阻与中西方文化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曾提出过高低语境文化的概念。中国是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国家,而中国的主要传播对象:美、英、澳等西方国家皆为低语境文化国家,高低语境等差异使得外国人无法体会到中国故事的精妙绝伦之处。譬如2019年在中国市场大获好评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出走北美票房才不足400 万美元,与国内49亿人民币的辉煌战绩相比,可谓九牛一毛。

??意识形态差异


目前我国的对外宣传视频多以新闻类和政策类节目为主,涉及国家政策宣传、国家意识形态输出的内容较多,这些宏观的正向内容很难吸引外国受众的兴趣。更有甚者,过多夹带的官方话语体系还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外国观众对中国媒体的负面刻板印象。

(二)主观方面

??新媒体运营经验不足


主流媒体已在不少国外社交网站及视频分享平台上开辟了自己的官方账号,但从管理的角度上看, 海外主流媒体的视频账号缺乏必要的说明,导致受众普遍不清楚视频账号定位。不少媒体“大材小用”, 将新媒体账户用作发布消息的众多渠道之一,其发布内容仅仅只是国内传统媒体新闻的“视频版+外语版”,缺乏针对性的内容生产及深耕。例如中国国际频道(CGTN)在YouTube上发布的短视频画面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没有统一标准。细节缺失给受众的基本理解造成了困难,更别提能够吸引受众的兴趣。

2/路径

(一)传播主体多元矩阵化

??主流媒体

在对外传播事业中,主流媒体拥有最丰富的讯息资源、专业的视频生产设备和人才,在 世界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天然地具有巨大优势,必须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例如人民网、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在 YouTube、Facebook等多家社交平台及视频平台上开设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试图以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民间自媒体
民间同样可以“讲好中国故事”。相比主流媒体,个体故事往往更 能以真情实感打动观众。例如近年来人气很高的古风美食up主李子柒在讲个人故事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好声 音”。早在 2020年,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粉丝数就已突破千万,成为首个在该平台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让民间故事“扬帆出海”,中国文化大放异彩。

??外国短视频制作者
通过外国人的视角来讲述中国故事也是可行且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于文化背景相似和语言相通,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更容易被外国观众所接受。例如“歪果仁研究协会”自2017年创立起便走红社交网络。在他们的短视频中不仅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还有现代中国迅捷的移动支付、便捷的网购与物流和安全的生活环境等。

(二)传播内容中国特色化

当前西方国家对中国普遍存在有意或无意的错误解读,加之西方国家普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抱持怀疑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是一味对外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很容易招致反感甚至排斥,最终固化西方对中国的“他者”印象,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中国要尤其注意讲故事的方式。譬如上海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自播放起便在YouTube上收获了大批关注,视频总观看次数超过633万,其中美国排名第一。

短视频的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契机。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应顺应短视频的发展形势,积极利用好这一传播形式,精耕细作短视频内容,设身处地地考虑海外用户需求,生产出具备中国特色的短视频,从而更好地讲述好中国故事、树立起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何慧梅.短视频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困境及路径[J].传播与版权,2020(09):20-22.

2/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反转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答题思路


近年来,各家高校对于新闻反转、虚假新闻等新名词术语考察较多,这是在考验学生对于社会热点和新专业名词的了解,在备考时就需要进行掌握。难度不大,按逻辑作答即可。如有案例,也可以融合进去加以论证。

参考答案


新闻反转现象也可称为反转新闻,指的是针对同一件新闻事实的报道,媒体后期的报道内容与前期的报道内容显现出较大差异,随着报道内容不断深入与完善,新闻报道内容向相反的方向改变,受众的立场随报道内容急速两极化转变的新闻传播现象。反转新闻是真实存在的新闻事件,多指新闻内容和舆论的反转;进入新媒体时代,反转新闻日益成为一种常态。

1/成因

(一)新闻来源

作为第一层把关人,新闻来源主体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新闻的真实性,新媒体语境下消息来源呈现大众化趋势,然而在对外表达时受限于阶级、立场、利益、风险等因素,往往会经过初步加工然后才能进入新闻生产阶段。新闻从业人员虽专业,但由于立场影响也可能产生既定倾向,顺着来源倾向去做报道。另外,爆料人提供的信息未必能真实还原整个事件发展全过程,随着事件的调查澄清,可能才会看清全局,这时新闻就会出现反转。

(二)媒体因素

媒体作为信息生产机构,其言论自由应该是有责任的自由。但新媒体时代,有的媒体在新闻事件中肆意行使权利,带有煽动性和引导性的进行道德审判。有些媒体将新闻信息当做产品兜售给消费者,去迎合用户思维和心理需求,更注重新闻的轰动效应,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受激烈的竞争环境影响,为了凸显独家报道,有些新闻工作者不核实新闻的真实性便去报道,存在着主观、经验主义弊病。

(三)受众影响

受众作为市场主体,推动着事件的向前发展。在收到新闻信息后,广大受众会根据新闻标签和自身认

知以及心理倾向、经历经验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初步定论,并随事件不断发酵,持续参与讨论,在自媒体推动下,新闻出现裂变式增长,社会情绪呈蔓延之势,逐渐对新闻当事人和相关媒体产生压力,迫使报道深入下去,揭露更多真相。过程中,受众的猎奇欲和满足感被充分调动,甚至可能演变成正义式的讨伐,产生享受新闻传播和事件制造的快感。

2/对策

(一)国家加强新闻立法,治理传播乱象

媒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遵守法律法规是新闻自由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对于如何追究反转新闻当事人或相关媒体的法律责任,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法律依据。制造反转新闻不被认为违法或者违法成本很小。因此,国家要进一步加强新闻立法,加强对新闻传播尤其是自媒体行业进行规范,为新闻媒体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二)媒体强化职业素养,提升社会责任感

反转新闻主要是由媒体错误或片面报道引发的特殊新闻舆论形态,媒体应加强自律,进一步健全行业法规,坚守媒体人的底线。主流媒体在追求效益、流量和点击量的同时,也应自觉肩负起引导社会舆论、宣传弘扬正能量的责任,进一步健全并严格遵守新闻审查制度,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让群众拥有可以信赖的信息来源和发声渠道。同时,新闻媒体应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公民加强道德自律,践行核心价值观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公民在网络空间中更应加强自律,在表达和展示自我的同时,不应去触碰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社会公众要对涉事自媒体强烈谴责,更要督促他们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在合法合规合乎道德要求的前提下去展现社会生活。在网络空间治理中,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的关键在于网民加强自律,所以网民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
尽管新闻反转频繁出现,但也要意识到,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新闻出现反转是新闻再现真实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均衡地看待反转新闻的出现,尤其是需要合理地看待新媒体时代下公众参与新闻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不断努力改进它们,才是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李娜.新媒体语境下的反转新闻研究[J].新闻传播,2021(05):119-120.

[2]谢妍.新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的成因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0(05):14-16.

[3]韩艳玲.融媒体时代“反转新闻”的成因、危害及规避之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38(04):77-80.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