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题库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题库简介:

本文为节选,源自攻关学习网完整版,题库含真题/章节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模拟考试(具体请查阅),每年进行更新。

资料全称: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题库摘录:

名词解释:

1绝对成本学[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绝对成本学说是指依照绝对成本进行分工的学说,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2.区域发展战略[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是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取的对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

3.绿色GDP[中科院2006年研]

答: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也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4.经济区[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经济区是指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联系中担负某种专门化职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5旅游目的地[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旅游目的地是指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地的管理重点,所以旅游目的地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旅游目的地概念的认识与旅游需求的内容有关,旅游需求的变化导致对目的地内涵与外延认识的不断调整,目的地的管理重点和营销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


6政治空间结构[华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西南大学2013年研]

答:政治空间结构是指由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政治地理单元,其中每一空间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特征产生深刻影响。此外,只有空间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治空间结构,这些要素才能发挥其现实的影响作用。因此,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基础,它不仅是各种政治现象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某一政治地理单元谋求安全、权利与财富相对稳定的要素。

7经济全球化[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研]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8消费者行为[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狭义上的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广义上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索取、使用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它涉及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互动作用,也涉及交易的过程。

简答题:

1从观点、内容、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等方面对人地关系理论中的可能论和文化决定论进行比较,并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评价。[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1)可能论

①观点: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力量,不能用环境控制来解释一切人生事实;一定的自然条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生活方式则是决定某一特定的人群将会选择哪种可能性的基本因

②内容:可能论也称或然论,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③产生:这种思想是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于20世纪初提出的。

④发展:白吕纳对这个理论进行更深入研究,使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适应的选择能力这个命题有了进一步发展,他认为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他指出,“心理因素是随不同社会和时代而变迁的,人们可以按心理的动力在同一自然环境内不断创造出不同的人生事实来”。在人地关系方面,他强调“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

⑤评价: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地理学界,可能论的思想在研究人地关系方面获得较多的支持者。他们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不应忽视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许多文化现象中,自然环境留下深刻的影响。文化遗产在影响人的行为方面,其作用的重要性不亚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2)文化决定论

①观点:一些人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②内容:在人地关系中出现一种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因为在这种人地关系中,人是通过文化在起作用,故称之为文化决定论。

③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影响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特别是在一些国家,为了克服自然条件的不足,设计和建设了一些伟大的工程。例如,在一些河流上,建造了巨大的水坝,把河水拦蓄起来,形成了大面积的水库。水库中储存大量的水,不仅可发电,还可以防洪、灌溉、改善航运、供水,这些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能改善环境。加上一些地方大规模地植树造林,改善小气候,防止沙漠化,收效显著。

④评价:

a.文化决定论一味强调文化对人格的塑造作用,描述不同文化塑造出各自独特的人格特征。在逻辑上,已经把人格假定为文化的产物,人格是被动地由文化塑造出来的。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是因与果的决定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单向关系。

b.文化决定论把文化与人格割裂开了和抽象化了,把二者仅仅外在的对应起来,缺乏对二者的具体内容的分析,也没有对二者之间的具体过程的解释。

④简要分析中国文化中心的迁移。[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研]

答:(1)文化中心的迁移

文化中心的迁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运动现象。它是在经济中心转移的牵引力和政治中心的推动力共同作用下逐步迁移的。数千年来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心迁移的历史表明,一旦世界文化中心迁移到某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心转移到某一个地区,它又会进一步促进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中国文化中心迁移的轨迹

经济中心的转移,是导致文化中心迁移的基本的、稳定的、也是最大的牵引力或推动力。我国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全国的经济中心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自元宋以来的千余年间,由于黄河流域环境的不断恶化,长江流域条件的优越,致使中国的经济中心始终稳定在江南地区。具体的迁移轨迹如下:

①中原文化时代

从夏商时代文明起源一直到北宋灭亡期间,中原地区始终支撑着中国文化的江山。故将这一时期称为“中原文化时代。

②江浙文化时代

从南宋到元、明、清时期文化繁荣的时代被称为“江浙文化时代”。

③东南沿海新月形文化带的形成

近百余年来,由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外相互交流的影响,使得我国人才集聚,形成了北起江苏南部、历浙江、福建而至广州的我国东南沿海新月形文化带。

……

本文源自攻关学习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