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研究生课程有多「狂飙」看完就知道

研究生教育是不断提升学术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阶段。澳门大学为研究生提供各类课程、全面指导、充足资源和参加前沿与跨学科研究的机会,使他们经过持续探索和实践后、能将好奇心转化为创新研究,驱动社会发展。
新课程配合社会发展
负责研究生课程管理和发展的澳大研究生院与各学院和研究院紧密合作,持续优化研究生课程,响应社会所需。据研究生院介绍,澳大目前开办80个研究生课程,涵盖博士、硕士和学士后证书/文凭课程,多数以英语授课。

为配合澳门及邻近地区新兴产业所需,澳大近年增设了多个研究生课程,不少都是高度跨学科,包括理学硕士学位(数据科学)课程和理学硕士学位(认知神经科学)课程,两者均提供人文、工商管理、教育、健康科学、科技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科目。澳大也将于2023/2024学年起开办哲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自主系统、海岸带环境与安全、创新材料和医药管理范畴的新硕士学位课程。
作为澳门特区的一所国际化综合性公立大学,澳大积极与各地院校开展教育和科研合作,其中包括与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所和与内地知名院校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课程,提供跨学科、跨地域的教育。
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澳大全球招揽名师,拥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化教研队伍,超过八成教研人员

来自世界各地,当中有各国科学院和学术协会的院士和会士。这支经验丰富、教研卓越的团队能确保澳大研究生教育的质素。
跨学科研究机会
澳大在其「3+3+3+3」研究战略布局下,全力支持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仿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城市物联网、中药质量研究)、重点发展三个新兴方向(精准医学、先进材料、区域海洋)、积极推进三个跨学科交叉领域(认知与脑科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以及建好三个人文社科研究平台(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澳门研究中心、亚太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在此研究战略布局下,澳大研究生教育践行「知识整合」,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及研究能力,也提供大量参与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并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建及优化前沿和交叉学科的课程,协助学生理解和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

曾在澳大英文系修读本科和硕士课程、目前修读博士课程的唐仪在导师李德鳯(英文系特聘教授、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主任)和李丽青(英文系副教授、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副主任)指导下,探索跨语言处理与大脑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关系。唐仪说:「我们团队的语言学研究结合人文和科技。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寻找解决方案时单从个别学科难以找到足够线索,必须跨越学科边界。着重跨学科学习正是澳大研究生教育的特质。」
唐仪在2020年从澳大本科毕业前,获得美国、英国、香港多所知名院校英文系的硕士课程录取,但考虑到澳大在其研究领域的优势和雄厚的师资,选择留校攻读文学硕士学位(翻译 - 英汉)。「我对语言能力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功能的课题很感兴趣,但要深入研究这课题,语言学理论、认知神经科学知识和实验研究技能都是必不可少。借助澳大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我能高效收集脑部影像和数据,藉此分析人们执行跨语言任务时相关脑区域的激活程度,了解语言加工相关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为研究生提供良好条件
澳大为研究生提供良好条件和机会探索新知,例如博士生奖学金和澳大博士生教研助理为获得者提供每月津贴,为期最长四年,也设面向本地硕士生的「澳门大学理工科课程奖学金」。除了奖学金,澳大也为研究生提供大量发挥研究能力的机会,包括外地交流和实习、在国际会议展示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以及以研究成果开发产品和服务。
澳大微电子研究水平处世界前沿,拥有国际一流的教研团队,更设有该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研究生提供许多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机会。不少研究生在国际学术会议展示研究成果,广受认可。正在攻读电机及计算机工程系和微电子研究院的哲学博士学位(电机及计算机工程)课程的苏伟杰,2019年在其导师林智声副教授支持下,首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在葡萄牙里斯本介绍其科研成果。过去四年,他参与发表了11篇关于电能质量研究的论文,其中三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助研究生将成果转化
在博士学位课程上,澳大践行「协同创新」的理念,营造有利学生发挥研究能力的环境,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启发和交流。澳大以「3+3+3+3」研究战略为导向,支持重大科研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并以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的模式,鼓励学院、学系和博士生充分发挥优势,参与学术合作、互补优势,提升科研成果的质素和影响。

苏伟杰在澳大修读本科课程期间培养了对研究的兴趣,并在大学四年级设计毕业作品时接触到电能质量研究领域,后来在林教授鼓励下留校深造。「澳大课程鼓励学生创新。我在澳大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启发了我关注产学研方面的发展。」苏伟杰所在研究团队的研发方向之一,就是开发新型的电能质量补偿装置及其控制器,用于清除电网和电器内的无功功率和谐波污染,从而节省电力。去年他获得澳门科技发展基金颁授研究生科技研发奖,其参与开发的电能补偿装置目前已经投入生产,近期将于澳门的水厂使用。
无论研究生来自哪个学术范畴,澳大都能提供充足的支持让他们深入探索未知,并将他们的发现贡献世界。苏伟杰与同学组队在参与中银杯百万奖金澳门区创业大赛期间获澳大创新创业中心支持,尝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切合本地市场的产品。他更与微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同学在澳门创办了科技公司。「在澳大支持下,我们计划转化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成为产品,发挥优势为澳门的产学研发展作出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