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理科生的学法之路考研保研法学文科生_网易订阅(纯理科生可以学法吗)

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编者按:法学虽是社科专业,但也文理兼招。理科生初入法门,所修科目与高中差异很大,难免会有阶段性的适应期。本文作者即是一名选择法学专业的理科生,在专业的选择上,可以说是一时兴起;入门过后,又觉迷茫与彷徨。她通过不断地实习,去探索自身对法学专业的容适性。没有突然的顿悟、8107式的内卷,踏实地做,未来如何,便会逐渐明晰。
作者简介:卡拉,南京农业大学大三法学生
专业抉择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不断地做着选择与规划,却难以按照既定的计划前行,也仍然难以看清未知的前路。少时的理想也总如云彩,没有形状,难以触摸。不过我始终坚信,没有目标的人生,向哪儿走都是流浪。
于是刚上高中,我便开始了解各个专业和自己的兴趣,做mbti、霍兰德测试…
可即使再如何了解,我对每个专业的认知还都只是停留在网络上片面的文字。不过是平衡了各种因素后的综合考量,我将建筑设计专业确定为心中的最优选项。
在高中的三年里我一直将建筑师林徽因当作偶像,扬言“誓做九州新徽因”,并选择了理科。
直到报志愿的那个暑假,偶然看到《令人心动的offer》这部综艺,立即被实习生与带教律师们所展现出来的工作状态深深吸引,三年的目标一瞬改变,所有志愿的第一专业都变成了法学。
我也明白我看到的所谓律政精英感不过是综艺想让观众看到的,更知道这条路背后的不易。但律政人士身上的理性、睿智标签还是太过耀眼,这三分钟的热度和冲动最终还是引我走上了与规划相反的另一条道路。
文理差异
可这条道路起初并不如我所想,在期末复习上,我陷入了“唯背书论”的困境。期末试卷上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是背过的知识点,我自信的摆上我一字不差的答案,文科考试被我变成了“默写大赛”,就像进错了考场还自信满满地答完了题一样,考试结果可想而知的差。
很多人说理科生学法有更强的逻辑性,但文科生又怎会是纯背书或者毫无逻辑的凑字数?只不过前者更侧重于框架和逻辑,一方面需要对题目中关键信息的快速把握,另一方面要求以体系化思维进行解题。
法学的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平时的学习中需要从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中提取信息、总结信息,案例分析中需要从一个个案例中把握细节、整体思考,法律事务中更是要求信息处理与逻辑思维能力。
法学的专业课老师讲课时总是充斥着学术界对一个问题的各种看法与讨论,而高中理科学习的答案又总是确定的、唯一的,没有转变这种观念的我总暗自埋怨老师讲了半天也没有一个最终的结论。
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也逐渐明白这就是法学的魅力所在,没有一个能被轻易下出的定义,也没有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正是在各种不确定性之中,多角度看待问题、多层次思考问题的思辨能力,才得以突飞猛进式地增长。

安徽省考生五院录取分数线对比
作为文理兼收的专业,法学在专业选择面较窄的文科生里十分热门,在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上也有一些差异。文科生录取分数线普遍略高于理科生,就安徽省而言,文科一本线495分,理科一本线482分。
从2022、2023年五院的录取分数线上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但分数的高低也并不能代表能力的强弱。
身边学业优秀的理科生、文科生数量都不少。虽然法学在划分上属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但专业学习的维度与深度空间极大,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在法学学习中有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并没有绝对的孰强孰弱之分。
执念与偏见
我时常后悔:如果当时坚持选建筑设计会不会是另一番好风景。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曾经的我一味追寻自己擅长什么,“应该”是何领域的美玉,却一直忽略了自己“可以”是何领域的美玉。

“做喜欢的事,喜欢正在做的事。”这句话我足足体悟了一年,才放下对于建筑设计专业的执念与对法学专业的偏见。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未涉足的道路总是充满新鲜与诱惑,也常常让人陷入懊悔与沉默,但只有留下那条路改日再见,才能更坚定的走好脚下的路。
mbti测试、霍兰德测试也仅供参考而已,它既不能决定你“将要”擅长什么,也不能定义你的未来,人生应由“自定义”。
实践试错
当时不能确定专业选择的“突然变道”是否正确,只能尽力抓住一切机会,通过书籍阅读和专业实习,获取更多见识。
很庆幸我在还能试错的年纪选择了不断尝试,迅速开启了我的实习之路。
大一的实习是在未学过什么专业课的情况下开始的。很感谢我的第一位律师师父,愿意将还是“一张白纸”的我,留在他身边学习,让更深刻地认识这个专业与这份职业。
跟着带教律师,我会见过不少当事人,有办事干脆利索的股东、衣着朴素却十分热情的农民,也有饱经生活毒打泣不成声的人妻。
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是一个故事,法律人办的不仅仅是一件案子,更是当事人的一生。
实习期间,我干的也仅限送材料或一些简易文书的撰写。其实短期实习,不需要你真正参与何种实质性工作。
想来,就算我学过了专业课,在这样短的实习期内,我的带教律师也不会真的让我负责什么重要工作。所以,在这样短的实习期里,也谈不上学到了多少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去体验这个专业的未来工作日常和工作氛围。只有在真正体验过后,才能解除心中的迷惑与彷徨。
对于实习,我也有过失败的经历。大二的暑假,我满心欢喜带着简历向法院自荐,想要在这里实习,但被法院以实习时间太短为由拒绝。
我揣着不甘,又去了检察院,又是同样的理由将我拒之门外,正当我准备离开时恰好遇到了一位检察官路过听闻此事。还好这位前辈愿意给予机会,留下了我。
或许这情节有些戏剧化,但却是真实发生的。
正是这样的一些机缘巧合,让我在法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建筑设计的三年执念在与一部优质综艺的“偶遇”之下,让我开启了对法学专业的初探索。也许在那

个平静的午后,在高考志愿的短代码变更的那一刻,命运的齿轮便悄悄转动。
要做敢于自荐的人,哪怕是先去打杂,也总有愿意收留下一个好学之人的前辈,愿意带领你感受这份职业。
终于,在一步一步地了解过后,我放下了自己的偏见与执念。观念转变,让专业课在我眼中,变得越来越有趣。曾经的“一时冲动”到头来变成了“何其幸运”。如果说当时是一时兴起,那么现在便是如获至宝。
如果说最初是被律政人士精英感的外表吸引,那么在深刻的认识这华丽外衣下的疲惫与艰辛之后,我仍愿以百分百的热爱待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而后是现在。趁着这个试错成本最低的阶段,如果放下偏见后,也深刻体验过,仍然无法接受这份专业,那就大胆的踏入另一条路吧,少年绝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
无论最终选择什么专业,人生都绝非单行道。即使未来的职业与专业不一致,走过的每一步也都算数。
我敢打赌,书没白读。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 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本文责编 ? 确幸
本期编辑 ?小贤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