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三尺讲台 点燃学生梦想——一个贵州大学研究生的支教生活

奉献三尺讲台 点燃学生梦想
——一个贵州大学研究生的支教生活
讲述:李雨涵
李雨涵,贵州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锦屏支队志愿者,现服务于黔东南州锦屏县第四中学,担任八年级3个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兼任九年级(13)班班主任助理,协调团队宣传工作。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当我听到研究生支教团(简称研支团)计划项目的号召时,怀揣着满腔热情,第一时间响应,希望能将自己学到的教育理念带回家乡,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这里,让研支团与锦屏的故事像清水江河水那样流淌,永不完结。

李雨涵与九年级(13)班同学们一同欢度教师节与中秋佳节
支教是一场与你们浪漫的奔赴
一个人的一辈子有80年,如果把1/80的时间拿出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人生将会更加美好。研支团的旗帜在家乡的土地上高高飘扬,也在我人生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雨涵向同学们讲解革命先烈事迹,追忆红色足迹

开学第一课,是同学们对新学期展望的第一课,也是身为研支团志愿者的我开启支教工作的重要一课。第一次担任八年级地理科目教学,我察觉到学生们在课堂上有些腼腆,“地理李老师,您讲课的知识点很密集,但我们听着有些乏味”,看似孩子们的一句玩笑话,却引发了我对初次步入课堂教学工作的反思。

李雨涵首次公开课用互动式教学与同学们探讨母亲河治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开始尝试引入游戏教学,增加了许多趣味性内容,让学生们参与到互动中:教室内挂上中国地图让孩子们寻找家乡,在讲台上放置地球仪让孩子们体验到山外的世界的辽阔,让孩子们扮演工程师去探讨母亲河的开发治理……让孩子们学会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今后每次随堂测试中,我逐渐感受到同学们对地理的热爱,课堂逐渐生动活跃起来。

李雨涵与在寝室与同学们谈心

课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与我分享班级的学习与生活,使我更融入到学生大家庭中,我希望多给孩子们讲一讲外面的世界,唤起他们对于未来的期望和学习的动力,以后靠知识走出大山,反哺家乡。孩子们见证了我身份转变的第一步,我也参与进孩子们的成长,见证了他们的青春。

李雨涵与九年级(13)班同学们开展诗词鉴赏“飞花令”群文阅读活动
9月10日,我度过了属于我人生中第一个教师节,走上三尺讲台,收到的是同学们的暖心祝福:“教师节遇上了中秋节,而我们遇到了您,希望我们的阳光男孩李老师能陪我们走

完初三最后一年“……九年级孩子们齐声说出对我最真挚的祝福,孩子们的热情,让此时站在讲台上的作为班主任助理的我内心受到了触动,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更明白了返乡投身支教的意义。

李雨涵与九年级(13)班同学们一同参加中考“百日誓师”大会
一张全家福,珍藏着一段弥足珍贵的记忆
生于锦屏,长于锦屏,我在锦屏生活成长的20余年里,看到了家乡发展和变化,春节期间,我来到家乡宰大溪村为村民免费拍摄并冲洗全家福,一张张定格村民笑脸的团圆照片,记录着乡亲们的幸福生活。

李雨涵为村民家庭拍摄并冲洗新春全家福照片

李雨涵与乡村孩子们合影
定格支教瞬间,做支教故事的讲述者
爱好摄影的我经常会给孩子们拍照,在一年不长的时间里,我不仅希望为家乡的孩子们带来知识,还能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也许感动的瞬间是定格在运动赛场上一次完美的冲刺;是定格在冬日寝室里一次关切地问候;是定格在我与即将毕业孩子们的集体合影……充实又富有挑战的支教生活里,我收获了和孩子们亲如一家的美妙感情,收获了与老师们相互信任的纯朴感情,收获了与黔山大地共同奋进的坚韧感情。

李雨涵参加锦屏县第四中学冬季运动会
在认真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我也用镜头与文字讲述着团队志愿故事,我所撰写的志愿服务新闻稿在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志愿者、贵州志愿者、西部志愿汇等40家媒体及纸媒发表近400篇。希望通过我的镜头和文字,与你一起感受志愿的温暖,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让更多的人了解研支团群体,传播志愿精神,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李雨涵将照片冲印给同学们
远山朦胧,初心未变。文字描写不尽故事,镜头捕捉不尽瞬间,时常回想支教初相见,那双期盼的眼神,那声稚嫩的“李老师好”,那清脆的课前朗读……在支教结束不到100天的日子里,多希望时间能慢点流逝,我想把所有的温暖和智慧都传递给你,我的孩子们。
来源:秘境黔东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