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硕考研学姐经验在职跨考,七个月上岸(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 ? ? ?备考经验与教训
  适合人群:工作党,跨考党
  一、我的基本情况:本科某211,工作5年后辞职考研,6月中旬开始备考,全程在家复习。初试擦线,低分被录。(说明:虽然初试和复试成绩都低,但我的确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才上岸)
  二、先说教训吧:1、英语单词和长难句非常重要。我就是因为这两点准备不足,英语阅读一直没突破,导致英语考得非常差(初试英语一考完我就觉得自己要凉了)。
  2、每天的学习总结非常重要。每天留出来1-2小时回顾当天所学的东西,不要觉得是浪费时间,不要光想着赶进度,理解到位了记住了才是关键,每天的总结和回顾对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很重要。
  3、不要光手脚勤快,脑袋却懒惰。具体表现为,每天学习时间可以10+,可以拿着讲义反复背,就是不愿意用回忆法去检查和加强记忆,因为这种方法费脑子。
  4、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个好东西,从大框架到小知识点依次背。我当时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比较复杂,就没用这种方法,导致背第三遍时才有点记住了的感觉,而且,我是从细小知识点开始背的,背第一、二遍的时候很痛苦,11月中旬才背完第二遍,所以建议从大框架开始背。
  5、专业课真题早点看。选择题暑假刷,至少2遍,大题9月开始看。选择题检测知识掌握的全面程度和理解程度,大题可以锻炼答题思路,总结复习的侧重点。
  6、自己记的笔记、问题、复习心得要定期翻看。我就是只管记,不管看,考前两周才翻了一下,发现笔记本是宝藏啊,里面有记忆细小知识点的小方法,审题方法、答题方法、复习中遇到的问题等等。后悔没有定期翻看,不然有的错误也不至于犯好几次,甚至带到了考场上。
  三、再说经验吧:
  1、考研动机很重要。以我为例,工作后发现喜欢教育学和心理学,想当老师,所以本着换行业、以后搞研究的心态来考研的。考研动机支撑着我全程一个人复习,稳定我的复习状态,直到复试结束。
  2、复习计划很重要。计划可以缓解焦虑的心情,稍微减少一点和别人比进度的心理。我大概列一下我的计划,供大家参考。我执行的是月计划和日计划。月计划:6月中旬至7月中旬,5本教材看一遍;7月中旬到8月底,听课+做笔记,5门课过一次;9月至10月下旬,一轮背诵,全面背,不挑重点;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二轮背诵,全面背;11月中旬到12月初,三轮背诵,背框架 ;12月初至考前,四轮背诵,背重点,考前一夜,笔记+讲义看一遍。日计划:我每天会在 的群里打卡,早晚各一次,早上列计划,晚上汇报完成情况,平均计划完成率80%多。
  3、理解很重要。跨考生虽然没有教学经历,但是有二十几年的被教育经历,用自身的被教育经历去理解教育理论。另外, 的基础班给了我很大的 助,尤其是教原和教心这两门靠理解的科目。不要太早地就开始背诵,可能会忽视理解。注重背但不注重理解可能会导致,脑子里有很多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但是和考试题关联度不高,卷子写满了,但是分数不高。
  4、学姐的 助很重要。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找到目标学校的上一届学姐,复习当中遇到的任何问题,他们都能给你指导。以我为例,学姐的成功上岸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再者,学姐对我的学习计划、心态、方法这三方面 助很大。
  5、思考一下,考研到底在考什么?我分享一下我的理解,从答题和能力两方面来说。答题方面,首先要掌握教育学基本的理论知识,其次是理解试题的考点,最后就是将答案有逻辑、有条理地写出来,这三步的难度呈递增趋势。能力方面,第一,考研会锻炼自学能力,直到考研备考,我才发现自己前二十几年根本不会学习;第二,考研会锻炼信息

检索能力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一点对读研乃至于以后搞研究很重要;第三,考研会逼迫你向内探索,不断认识自己,培养独处能力、抗压能力等等,这三点的难度也呈上升趋势。考研更多地是在考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强调一点,学习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东西,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教训和经验,希望对大家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 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