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行管考研张成福《公共管理》考研笔记(背诵版•精简版•…

注:因为民大的行管招生人数并不是很多,除去统考一般是招6个人左右,但是因为教育经济管理、社保还招收3个人左右,另外0304z2 ★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也招收2个人,考试的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大家不妨先认真准备,最后根据准备的程度报考最后的方向,行管相对来说是最热的,难度也比其他方向大一些。毕竟报考是10月份底才结束。2015年民大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614政治学、管理学基础《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管理学》,王凤彬、李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815行政管理学《实用行政管理学》,荣仕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公共管理学(修订第2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民大行管考研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首先:民大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这几个专业的参考书目和试卷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这几个专业的同学可以共享经验和资料。1、《公共管理学》这本书看着觉得很简单,实际上并非如此,里面很多观点都是来自于国际知名学者的看法,由此一来,翻译过程中难免出现难以理解之处,对这本书的复习是所有专业书里面最为重要的一本。2、对于《管理学》这本书,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重点。里面有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因为考试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这几个专业,这些专业的试卷都相同的。所以大家在复习中一定要多多涉及,每个知识点都要看全。3、《政治学导论》是一本观点比较中立的教材,前面意识形态和西方政治思想,民主理论比较复杂,后面的比较简单,这本书不是很容易理解,所以往往是老师出题的重点,经常出题的时候会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模糊的观点中展开论述,因此,这本书的复习要求理解透彻。4、《实用行政管理学》,荣仕星,人民出版社,2004年,这本书是后来增加的新书,虽然只占30分左右,但是往往是决定你考分的关键书目,因为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还有这本书的存在!!往往失去了最应该得到的分数。 以下由 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张成福《公共管理》考研笔记(背诵版?精简版? 版)说明:此版本是 结合历年考研辅导经验和信息汇编而成,适合背诵,更多考研真题,答案,笔记,辅导班,咨询 。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一.公共管理的含义: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二.公共管理的性质:( 注:历年真题考察过)(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 注:历年真题考察过)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3.性质: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二)b途径下的公共管理:1.背景:20世纪70年代,企业行政管理学院开始重视工商政策与管理战略,不再着重于内部行政管理的机制与过程。2.含义:从企业管理的途径研究公共管理。3.性质:1)企图与公共行政合流,企业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与认同‘公共行政即管理学’的行政学者关系密切。2)不强调公私组织的差异,主张师法企业。3)主张采用量化分析,并将量化研究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4)重视组织间管理,是过程取向的,因而强调组织设计,人事,预算问题。5)重视学术的研究与理论的构建,擅长从不同学术领域吸取理论方法。6)以具备文官资格的公共管理者为主要教学研究对象。四 公共管理学的含义:(无)五.公共管理学的特质:(略)六.公共管理学的发展:(略)七.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之间的联系: ( 注:重点) 引申题目: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联系,谈谈我国今后如何进行政府改革。(一)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其,私组织则没有。公部门的权威来自制度与法律的授予,私部门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二)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复杂的政治界面,私部门管理则有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私人组织和部门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并非完全对立关系,有时二者可以相得益彰,互蒙其利,但当二者对立时,公共管理部分需要代表国家对私人利益做出合法的限制。(四)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公共管理是法无授权即禁止,私管是法无禁止即自由。(五)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之处就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1.垄断与市场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多有竞争者;而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往往是只有一家,因此公共部门通常缺乏竞争的压力。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政府部门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而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私人产品,是可以分割和排他的,价格也是可以衡量的。3.自由与依赖消费者在购买私人产品时,可以自由选择;而公共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公民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4.利润与支持私人部门大都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的多少取决于顾客的满意,顾客导向很容易成为其经营目标;而政府往往缺乏服务的动机。(六)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各种社会力量作用的中心,政府往往需要在多元的、甚至是冲突的利益和价值之间作出平衡和选择。因此,政府治理中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私人部门的管理,因为它的组织属性和职能有限,通常不顾及或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八.新公共管理:( 注:历年真题考察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和政府的信任危机、效率危机,均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这股改革浪潮,被称为管理主义 企业型政府 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等,但可以统称为“新公共管理”。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一种改革或管理形态的变化,而且政府角色与市民关系产生了本质变化 。(一)公共管理学家胡德归纳出了新公共管理的七个要点:1.即时的专业管理这意味着让公共管理者管理并承担责任。2.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管理的目标必须明确,绩效目标能被确立并加以衡量。3.强调产出控制。用项目与绩效预算取代传统的预算,重视实际成果甚于重视程序。4.转向部门分权打破公共部门的本位主义,破除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藩篱,建构网络性组织。5.转向竞争机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成本及提高服务品质。6.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7.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二)公共管理学者法汉姆与霍顿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1.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亦即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议题时特别强调战略管理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其目的在于使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并且对服务的传输都必须建立起一个赋予责任的行政单位。3.改变组织结构,促进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以利绩效目标的实现。4. 依据经济 效率 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5. 改变现行的政策,转换成‘新公共服务模式’。6. 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7. 试图建立一种弹性 回应性 学习的公共组织。(4–7有问题)本书理解: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制,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新公共管理毕竟代表着现实中人们不断改进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它是否意味着政府治理的一个新典范时代的到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九.公共管理的时代挑战:(了解,不用背,黑体字部分需要理解)(一)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的问题良好的宪政秩序对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国家竞争力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崩溃和宪政秩序的丧失国家将处于人类最严重的灾难之中。良好的宪政秩序意味着法制权威的确立,政府合法性的建立等,所以,如何防止政府崩溃,建立和发展宪政秩序并实现良好的政府治理便成为公共管理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二)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公共管理要执行与捍卫民主宪政,致力于弘扬民主治理过程的合法性;同时它有责任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公共管理对民主宪政基本价值的回应和落实,关系到政府治理的合法性,权威和公信力,也关系到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科学的合法性。(三)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政府与市场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或市场中心主义都是有害的,两者应有机的配合和协调。要辩证地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平衡二者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四)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对于政府治理而言,全球化是机会也是挑战。现代地方治理已经变成一个管理全球和地方相互依赖关系的过程。必须以相互联系的观念取代分离的观念。公共管理者需要发展战略思考的能力,催化领导力,学习多元文化 ,在全球化的时代,一个政府如何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与独立:如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经济的安全;如何在学习多元文化的同时,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等等,都是21世纪公共管理需要面临的新议题。(五)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既要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要求政府更具前瞻性 更具战略规划 以人为本 建立新的伦理标准等。(六)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鉴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必须成为推动大规模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之一;其次,政府作为社会问题的管制者,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如高科技犯罪等。同时,科技革命也正在改变着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工作行为,利用科技创新政府治理方式也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例如电子政府。共管者也要发展能满足时代变革的技术能力。(七)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是政府合法性的真正来源,政府应将国家权力用于公民目的而不是用于自己的目的。腐败损害了公民的信任感,最终损害到政府的合法性。我们应当健全法制,限制政府权力 运用政治的 立法司法的 教育的等多种斩落遏制腐败(八)关于重振政府治理能力问题政府的能力是指政府以最小的社会价格采取集体行动的能力。:预测,制定并执行政策,有效运用资源,不断学习的能力。 重振政府治理能力,取决于政治环境的改善、政府体制的重塑、公民与社会的参与、政府管理技术方法的创新以及公共管理者的知识机能。(九)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问题官僚组织体制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要求。未来的公共组织应该是弹性化、整合的、透明的组织;为公民提供整体性服务的组织;跨功能的组织;与社会有广泛联系的组织。(十)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模式问题当代公共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政府必须依靠与民众、企业、非营利部门来共同治理社会。政府应该充分激发民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给社会提供共同治理的机会,改变传统的自我中心意识,建构出一个全新的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模式,(十一)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管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全球性 非线性 要求我们发展一种有机的、整体的、生态的管理方式(十二)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政府中良好的道德秩序是治理好社会的一个基本前提 但是,目前的政府既缺乏一致认同的道德准则,也缺乏对道德的追求热情,所以,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章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一.一般管理者的角色。(略)二. 公共管理者的含义。 注:历年真题考察过公共管理者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及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 在现代民主国家,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权力,并从事公共管理的公职人员。从广义上讲包括民选的与任命的两大类,而任命的公共管理者由可分为政治性任命与经文官考试录取的常任文官或公务员。依其职务等级可分为高级公共管理者,中级公共管理者,基层公共管理者。三.公共管理者的角色——魏姆斯利等人“黑堡宣言”(5项)(略)四.公共管理者的技能(略)五.有效地管理者的七个特质。(略)六.前瞻性管理含义:前瞻性管理是指根据组织自身发展和外界环境变化,预测问题抓住机遇,推进组织前进的管理活动。‘前瞻性思考’‘由内而外’的管理能力是前瞻性管理的基本态度和技巧。‘前瞻性思考’是指向前看,确认问题和机会寻找重构问题的途径,促使负面向正面转化,开创新的管理道路。掌握,形成,寻找机会,以便不失时机。由内而外的管理是指保持和组织环境的关系,强化面对挑战和掌握机会的能力。七.面向未来的公共管理者9个技能(略)第三章 公共部门的角色一.公共部门的含义,性质,公私部门区别联系(重点)1. 含义:公共部门是指这样一种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的,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 的。2. 性质:(1)公共部门是公共,政治决策的结果,而不是市场运作的结果.(2)公共部门拥有对一切人或权利要求的权威,这种权威具有普遍性和唯一性。3.区别联系:(1)公共部门负责人职务的合法性是直接或间接从政治选举过程中产生的.(2)其核心差异在于是否拥有合法的强制力。政府是社会中唯一可以合法使用使用的机关.(3)联系:将他们看做相互分离的是武断的,任何一个社会和经济,二者的有机组合,二 者是相互依赖的。私人部门依赖政府部门提供基础结构和法律,政府依赖私人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政府运作的基础——赋税。二. 公共部门的需要1.政治角度:任何社会存在的起码条件是确立一些机制,以便作出权威性的社会决议来规定利益分配。如果没有这套机制,社会就会在经常的争吵中四分五裂。2.经济角度:市场机制无法单独地发挥全部经济作用,需要公共政策的指导,修正,补充。具体说(1)市场机制导致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要求是以竞争因素与产品市场的条件为依据的,要获取这些条件,就需要政府的调节或其他措施。(2)在那些由于成本降低而使竞争变得无效的地方,也需要政府调节。(3)没有政府所提供的法律结构的保护与执行,市场活动所需要的契约安排和交易就会无法存在。(4)某些具有生产特点或消费特点的货物,即使排除了竞争上的原因,也无法通过市场得到供应,需要政府来解决。(5)因市场体制与通过财产继承权转移而导致的收入和财富分配,须进行社会价值的调节。(6)市场机制未必带来高就业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和社会期望的经济增长率,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公共政策。(7)从公共和私人的观点看,估价将来消费所需的贴现率是可能不同的。三.市场机制含义。(完全竞争市场)1 .含义:市场的自动调节功能就称为市场机制2. 完全竞争市场6项假设:【简单方式】(1)价格接受(2)统治性(3)信息充分(4)供给明确(5)无勾结(6)自由进入四.市场失灵含义,种类。原因。1.含义:是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2.种类: (1)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2)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3.原因:(1)公共物品的提供. 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是以消费者的偏好为依据的,对于消费者的偏好在市场上反映不出来的商品和服务即公共产品,市场根本不能进行生产和分配。即使有些社会性需求也可能同过市场机制来满足,如教育 道路等 但完全依靠市场体系,消费者往往得不到合乎社会需求的供应量,应由政府来补助其中不足的部分。‘负需求’也要通过政府政策来遏制。(2)市场经济中的垄断 市场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竞争存在与不存在垄断的现象。事实上,市场经济面临的都是不完全竞争,从而导致垄了断和寡头经济。市场自身是解决不了垄断问题的。需要政府针对因垄断或其它非竞争性因素的存在以及所引起的竞争的不完全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竞争的有效性。(3)市场经济的外部性它分为外部经济(某一经济活动或项目产生的效益被与该项目无关的人所享用),外部不经济(某一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由该企业承担)2者都会造成资源配置障碍。。导致市场不足或过剩。对此,政府有必要发挥作用。(4)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市场从来就含有不稳定性。它的发展始终是以周期性的增长形势进行的。市场经济自发性的交换过程,始终孕育着经济活动急剧并大幅度变动的可能性。这 种变动,危害到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往往给资源分配、收入分配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市场自身无法实现自动的调节,而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发挥作用。(5)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以市场机制为前提的收入分配,是由市场上的力量关系、个人能力、继承财产的多少、利用教育机会的可能性以及在社会上的灵活性等方面决定的。因此便产生了各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无论是从社会公正、社会稳定,还是从经济效率来看,均是不理想的。政府的作用就在于在无损于资源最优分配和经济效率的前提下进行收入再分配。总之,市场的作用是自发的和滞后的,它以资源的极大浪费为前提,这就需要市场之外的主体进行调节,克服市场自身不足,充分发挥市场优势。五.政府的角色 即政府的经济职能(重点)1.提供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政府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基本必须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它们包括:界定和产权保护、契约的执行、公司法、金融制度、专利保护、著作版权、法律和秩序的维持。没有他们,经济体系的运行是不可能的。2.组织各种各样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由于公共物品的特点,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动力去生产,因此,必须由政府来提供。如:国防、基础研究、道路交通管制系统等。但有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政府可以组织私部门提供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没有排他性,但有竞争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私人决策者的过分使用。市场不会自主去保护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免遭破坏。因此,需要政府通过管制措施保护共有资源和环境,或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问题。4.社会冲突的调整和解决政府存在的一个基本理由在于解决社会冲突,维持正义、秩序和稳定。政府亦需保障社会中弱势群体利益,使其免遭强势集团剥削和欺诈。5.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垄断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或对垄断者实施管制,以保证市场的有效性竞争。6.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市场经济是会产生不平等结果的,为实现社会公平,需要一种社会的公平再分配机制。政府的强制征税权,使得政府能大规模进行再分配工作,如税收转移、累进所得税、对高收入消费者购买的货物进行课税等。但任一设定的分配变动都应以最小的效率代价完成。7.宏观经济的稳定。市场经济下,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会自动出现,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干预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总之,上述七个职能是普遍的,甚至是跨时空的随着政府职能范围、作用强度的变化,为实现这些职能所采取的公共政策和治理工具是不断变化的。六.治理工具含义:治理工具又可以称之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就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七.政府治理工具有哪些【2种分类标准】( 注:历年真题考察过)1. 耐德与英格的政策工具包括:1)政府部门直接提供财货和服务。由政府部门承担政策规划即执行责任,费用由政府税收支出或使用者付费。如政府提供军队、警察、各种公共建设等。2)政府部门委托其他部门提供。由政府部门负责提供财税与劳务,但由政府机关间彼此签约并将其付诸执行。3)签约外包。此种方式指政府雇佣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费用则由政府编列预算支出。如政府托私人公司清运垃圾。4)经营特许权。是指由政府核准私人部门提供服务,但政府则保留价格之核准权,费用则由使用者付费。如高速公路出口的路线经营权。5)补助。即政府通过免税、低息贷款、直接补助等诱因来提供服务,其费用包括政府对业者的补助即使用者付费。如政府的出口退税政策。6)抵用券。是指政府赋予符合资格的人民自由选择去消费某种货品,而由政府付费,例如社会救济以及医疗服务的提供。7)市场运作。指政府对于市场运作不加干预,完全由市场之需求及供给自行调节,由费用者自行决定消费对象,政府仅维持市场秩序。8)志愿服务。指由非盈利组织提供服务,政府对此予以鼓励。 9)自我协助。指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符合或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人们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如社区内守望相助等。10)政府贩售。指消费者向政府购买特定服务,民众成为需求者而政府则为提供者。2..学者林德和彼得斯政府治理工具主要有:1)命令条款2)财政补助3)管制规定4)税收5)劝诫6)权威7)契约等。八.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政府可运用多元政策工具以实现自己的治理目标。运用何种治理工具,政府干预市场到何种程度,完全视问题情势,政府主观偏好,资源拥有程度,目标的正确性与选择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成本等综合因素而定.然而,政府对政策工具的偏好正在发生转变,如更加强调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和市场机制,强调非赢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强调放松管制等。九.政府失灵含义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十.政府失灵类型和原因( 注:历年真题考察过)1.成本和收益的分离:过剩和成本提高政府活动因为缺乏任何价格的指引,使得政府产生的价值同生产它的成

本割裂。由于不完全信息的作用,使资源错误配置的程度增加,产生多余的成本,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另外,政府预算也会因利益集团的游说造成生产过剩和重复投资的问题。2. 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由于理性选民的无知、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等级制和官僚制本身的障碍、政治家的偏好因素,以及政府部门的本位主义和机关利益等各种因素的综合 存在,使得政府的公共政策并不能反映公共的利益,也不符合有效率的资源配置。3 .内部性问题公共组织为了进行其内部的管理,需要发展他们的标准或规则,即内部性,用来评估机构的运行和机关人员的行为。这些标准很接近私人的组织目标,因为在机构内的动力是由个人或集体的行为产生的,而不是机构为了公共目的和责任产生的。内部性就意味着私人的或组织的成本和利润很可能支配公共决策者的计算。具体表现为1)预算增长2)大机构规模3)控制信息使之转化为价值的产品或权利。4 .政府组织的低效率政府是唯一拥有合法暴力的机构,是名副其实的自然垄断者,由于缺乏竞争,政府官员缺乏企业管理的理念,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也没有较好的激励机制,这样就导致了政府组织的低效率。5.另一种分配的不公平由政府活动产生的分配不公平,通常不是集中在收入或财富上,而是集中在权利或特权上。由于政府的公共政策本质上涉及到价值和权力分配问题,而这种再分配都给不公正和滥用职权提供了机会。6.寻租(寻租:寻租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寻租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寻租者从政府那得到某种特权,对某项资源具有垄断权互在某方面得到政府的庇护使寻租者能按自己意愿生产。但寻租行为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具体表现为1)为了获得寻租,寻租者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 这种活动对社会没有任何效率2)如果寻租行为得以实现,相关生产者和消费者将由于政府干预而付出代价,这种代价之和比寻租者所得到的利润额还要高3)整个社会也同样为此行为付出‘道德的成本’甚至政治的成本。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公共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导致政府的无效率。如1)部门利益导致‘损公肥私’2)由于地方利益使得地方政府做出与政策目标想法的选择。3)因委托—代理关系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4)沉淀成本8.所有制残缺含义:是对那些用来确定完整的所有制权利的一些私有权的删除国家干预是造成产权残缺的根源,管制导致所有权的残缺,所有权的残缺程度与管制的程度成正比。产权的残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总之从以上方面来看,政府干预的制度和机制,正如市场机制一样,在许多方面是笨拙的,政府干预本身也可能是不奏效十一.如何让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1.市场的自由会 促进化和活泼化市场的自由化是指政府对已经存在的市场管制予以解除让更多的人残浓郁,使其充分竞争,让市场的供需法则能充分运作。市场自由化方式有:解除管制,民营化,合法化。市场的促进化是指原来的市场机制不存在或失灵,即没有价格机制能够促进有效的交易,政府提供价格措施,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市场促进化的方式有两种:1)利用价格机制分配既有的财货,建立既有财货的财产圈,如水市场,森林财产权等2)创造可以市场化的财货,如污染许可证。市场的活泼化是指对财货的重新分配。原有的市场虽有供需双方,但是市场机制运作不佳,政府因此采取措施激发市场的功能。例如,对于有线电视,大型停车场地都可以通过拍卖等方式使其得到合理的支付价格。2诱因机制与政策如果政府的目的不是着重资源的最佳分配,而是改变民众的行为,那么,政府便可以透过诱因的提供,促使政策标的团体能表现出符合政策目标要求的行为。诱因机制主要包括1)供给面的赋税手段。对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征收产出税,如根据排污量征收排放费,对进口物品征收关税。2)需求面的赋税手段。对于外部不经济的财货课以货物税或消费税,如对烟酒的征税;对公共财使用者征收使用费,如高速公路的通行费等。3)供给面的补助手段。对于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给予相对的配合补助款;此外减免赋税也是一种手段。4)需求面的补助。如发放代金券,让消费者到市场购买特定的财货或服务。3.政府管制政府管制与机制是政府利用法规开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期符合政府的要求。在自由市场体制下,产品的数量,价格均由市场机制来确定,当政府采取经济管制和神会管制措施时,政府便是通过‘有形的手’来影响市场的利益分配。政府管制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财的正常运作,防止外部成本的产生,消除信息不对称,维持平衡与防止偏差行为。政府管制的项目是很多的,如价格管制,数量管制,商品品质管制,服务品质管制等。4.非市场的供给机制与政策为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率配置,市场机制功能的 发挥是重要的。但是如果市场发生失灵,或者处于实现社会公平的政策目标考虑。政府必须用公权利矫正市场失灵,同时,政府亦可主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称之为非市场供给。非市场供给有1)民间不能办理的事,政府提供(军事,外交等)2)不宜由民间办理的事情,由政府提供(如公用工业)3)民间不愿办理的事,由政府提供(社会救济,义务教育)4)不应由民间办理的事,由政府提供(税收,制币等)。目前政府以非市场供给的方式有1)政府直接供给,即由政府部门直接生产和分配公共产品2)政府间接供给,即由政府设定独立的机构来负责产品与服务的提供或通过外包的方式提供服务。5.社会保险及社会救助机制与政策政府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保护社会的弱势群体,实现社会的公平。为此,政府可通过电话人会保险与社会救助达此目的社会保险的目的在于保障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生活安定,使其在遇到事故,收入中断或减少时,不但可以获得补偿,而且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险的保险人是政府机关或要保单位的合作组织,其性质非营利机关。政府对保险财务负 最后的责任,一旦亏损时则由政府负担或拨款补助。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保险制度。保险对象为社会大多数人。社会救助以老弱孤残为主要对象,包括生活救济,医疗补助,急难救助,灾害救助以及对无家可归的人的救助等。 考研咨询热线400-6998-626 咨询qq1559022430 徐老师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2013年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真题政治学导论和管理学名词:人权、议会君主制、风险社会、滚动计划法、预算控制、人性y理论、有效沟通简单:1、人力资源计划内容2、组织变革因素3、商业模式4、民主与法制5、民主自治地区公共政策决策机制论述:1、政治腐败的原因、影响及惩治2、试论述民主自治地区非营利组织公共管理名词: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公共政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审计、企业型政府简单:1、新公共管理的观点和主张2、政策失灵的类型、原因、表现3、公民参与机制的前提条件4、公共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基本原则5、全球电子化政府的经验论述:1、收入分配改革的难点、重点和对策筛选2、行政问责制的意义和基本途径2012年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科目一真题一、 名词解释:共和制、多中心治理、政治现代化、民族区域自治、非确定型决策、组织文化、正式沟通二、简答(忘了一个)1、 政治文化的类型及功能2、 简述协商民主主义3、 简述职务设计的几种形式4、 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及其优缺点三、论述1、 政治决策的科学化的影响因素2、 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管理的特点科目二真题一、名词解释:治理工具、学习型组织、标杆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二、简答1、 有效公共管理者的特质2、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危害3、 现实中,政策评估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困难4、 公共组织设计与管理的一般原则5、 政府财务审计的范围及类型三、论述1、 当前,我国出现“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试一次为例分析我国政府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升政府监管能力2、 试结合实际论述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价值及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