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嘛,二战不丢人!(考研二战档案如何处理)

考研陆续成埃落定,有的同学如愿以偿,有的同学遗憾折戟,心有不甘,“二战”这个词,在小鹿耳边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前两天有同学来找小鹿,“我还想再考一年,你觉得有必要吗?”,“二战还是工作?”,“二战到底是不是个明智之举?”这些问题很笼统,小鹿没有办法一下子给出答案。所以,今天我们来聊一下“二战”。

小鹿本身就是一战没有成功上岸,准备再战一年,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后,认真查阅了历年考研的数据,小鹿才发现,原来仅仅在2020年,二战的同学就在整个考研大军里超过了半数了。为什么选择二战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在真正决定二战之前,你有给自己一个理由吗?

小鹿收集了一些同学“二战”的原因,部分同学是因为一战时备考时间不充分,也有不少同学是因为觉得自己再准备一年可以考上更好的学校。总之大部分同学都是因为不甘心。不甘心自己付出的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不甘心自己明明可以得到更好的却就此放弃。

原因有很多种,但是“二战”有不少同学其实都心理没有底,且“理由”不充分的。那么如果你现在也动摇了,起了二战的念头,就请你好好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你“二战”成功的几率有多少大?是否清楚“二战”的困难程度?“二战”真的值得吗?

一、为什么要二战?

仿佛只要再来一次,结局就一定好的。人类是善于欺骗自己的,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小鹿最近学习了一个新的词汇“考研气氛组”。

?
也许,小鹿这样写,可能有些同学不愿意听,但小鹿还是想说:想二战的你,请先回想自己是否曾是气氛组的一员?

你不想考研,但是父母说,你一定要考啊!所以,你的考研是被父母驱动的,复习的时候,三天打打渔两天晒网,走进自习室,仿佛就已经完成了今天学习的使命,一到节假日,马上奖励自己逛吃逛吃。

某些同学在选择考研二战时纯粹是不想就业或躲避就业,认为目前本科毕业不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等自己考上研究生拿到硕士学位后就能一本万利,工作就能任己挑选,于是就拿起考研二战作为规避就业的挡箭牌。小鹿想告诉这部分同学的是并不是所有人学历提升之后,就能找到一份理想或更高满意度的工作。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近几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招,大批的硕士生找工作时越来越感觉“高不成、低不就”,硕士生与本科生之间的薪资差距也越来越小,或者薪资可能还不如有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如果你坚定的选择考研二战,那么你的考研目的一定要明确且端正,或是立志搞科研、做研发,或是立志做学问继续读博,或是想以学术研究为职业,切莫把考研二战作为规避就业的挡箭牌,勇于对下一阶段的人生亮剑才是真正的勇士。

只有自己发自内心的想提升学历或者希望从事科研,才能够真正驱动你去努力。如果你还是用“一战”的状态来“二战”,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如果经过对自己备考半年的深刻反思,你可以非常一定以及肯定地说,自己不是“考研气氛组”成员。过去的一年,你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并且严格执行,自习的时候也能够远离手机的诱惑,重新找回了高考前那种“竭尽全力”的感觉,而没有上岸,只是一些偶发因素。那么,我们再继续讨论决定“二战”是否有必要。
?
二、二战是否真的有必要?

这其实就是我们在思考是否一定要读研?

如果你想在搞科研、做学术,那么,毫无疑问,你最好读研,甚至读博,并且要积极向名校靠拢。但如果,你只是想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呢?

本科期间,我们接受的主要是通识教育,我们在专业领域顶多算是入门了,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后期工作时可以选择和调整的空间比较大。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是针对性很强的项目研究和实验室工作,并且研究内容和导师的研究方向关联度很大,很有可能一个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所接触的内容完全不同。所以,读研之后,工作的选择面可能更窄了。

另外,很多同学最初选择考研或许只是想体验一下,只是看到别人考自己也从众考,但随着自己为了考研而付出的东西越来越多,考研的理由也不再那么简单,考研已不再是单纯的一场考试,而是人为的增加了一些意义,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执念,成为了一种精神支柱,仿佛只有考上研究生才能证明自己。很多事情努力会有结果,但结果的好坏不只是受“努力”这一个单一因素影响。影响考研二战结果的除了你的努力程度、复习效果,还有报考院校的招生规模、报考人数、考题难度、单科分数线、你临考前的状态、复试时的面试情况等等诸多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如果再付出一年,结果还是不令人满意,你能否接受?希望同学们不要盲目的加入到二战行列,谨防考研二战流行病。
?

三、选择二战意味着什么?

“二战”意味着你要在毕业之后,再花一年的时间去争取一个不确定的结果。

这一年,你的朋友,有的已经开始读研,有的已经开始工作,而你需要背着书包辗转在校园或者其它公共图书馆、自习室,过着单一、重复的生活,但也许还能找到一些简单生活的快乐。

这一年,你需要考虑自己的生活费用来源,如果在家里还好,如果在外复习还需要租房子。父母给予了你最大的支持,他们非常爱你,但你是否对这一切心安理得?家里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后方安稳,前方才能冲锋陷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困扰,你才能安心复习、认真备考。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是“二战”同学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如果家里急着你工作赚钱反哺家庭?如果家人不是很支持你考研?请你认真衡量后再做决定。

这一年,你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一战考不上,还可以再去参加春招,但二战失败的话,校园招聘的企业不一定还会将你看做应届生;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复习状态不好的时候,你可能还会经历一些自我否定的时刻。你的抗压能力能否支持你走到最后?既然选择“二战”,就须心无旁骛、持之以恒。

一年后,你可能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2020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341万人,2021年377万人,考研压力只增不减。同时,各高校的分数线也在不断上涨。所以,可能你今年觉得自己只差一点点,也许明年差的更多。你是否能接受“二战”不理想?“二战”的结果可能比第一年还差?可能连国家线都没过?有没有求稳与目标院校之间的另一个中间选择?失去应届生身份不好找工作等,对于这几种结果,是否做好了坦然接受的准备?
考研最大的敌人不是知识,而是心态与坚持。“二战”考生心理压力比应届生大的多,但既然选择了,就得学会承担后果,勇敢面对时间、经济、心理这些压力。认真以待,坚持下去,一定能让你有所收获。在“二战”这条路上,你必须忍受其他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坚持。如果不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对于是否“二战”,还是要慎之又慎。

?
四、二战和一战的区别

说到这,正好也想好好聊下二战和一战的区别了。

对于二战的考生来说,压力当然会大。第一年没考过,备考场所就不像当年能在学校图书馆有个氛围,你得认真考虑,该选择在家,还是校外租房,是结伴同行,还是忍受孤独。一方面别人开始工作,或是开始读研,另一方面担心自己再来一年是否又能如预期般顺利。但相对而言,优势也有,轻车熟路,知道套路,再复习一年底子自然是要比一战同学要好的。但这也并不是说一战同学上岸机会就小,一战同学的优势当然更加明显。不需要考虑太多,没有过多的压力,应届生的身份至少能够给自己保底,在找工作的时候能够顺顺利利。想做什么,就努力去做,成功的希望自然也是很大的。
考研经验方面
二战的考研同学,失败后往往会总结自己的失败原因。从考研失败中走出来后,可以根据一年的复习对于一些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更容易避开考研的一些坑。一战的考研同学,由于没有相关的经验,往往找不到自己学科的薄弱所在,比较容易犯一些复习方法和策略的错误。但是没经验不代表就是劣势,对于许多一战生,在心态上会有优势,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嘛,在一些思考问题和答题方式上反而会更加灵活。

努力程度方面
应届的可以任性,可以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因为对考研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经常容易被各种诱惑钻了空子。而有这种想法的应届小伙伴应该不在少数。而二战的同学,则就没这么幸运了,考上往往成了很多二战小伙伴心理上的唯一出路,基本上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来备考,所以目标明确决心很强。

知识储备方面
二战的考研同学,相对一战准备的时间更长,知识的储备比大多数一战应届生丰富,知识的各方面积累也比一战生更多。但是这只是体现在考研初期的情况,一些一战的考研学霸的学习效率比较高,到后期就会赶超二战生。

择校复试方面
二战相较于一战的同学,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考研院校和复试经验,不会在择校上面浪费太多的宝贵时间,也不会担心复试而慌张。而每年都有大量的一战生,到考研报名才确定自己的考研目标,二战的小伙伴有了一年的考研初试,择校和复试经验,更了解整个考研流程。
?
综上分析,并非所有考研失利的人都适合“二战”。对于“二战”,切忌盲从、轻易选择。毕竟,除了“二战”,人生还有很多路可以选择。比如:可以抓住校招的尾巴,关注一下有没有好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可以准备考公务员、中小学教师、银行金融系统、事业单位、三支一扶、服务社区、医院文职类岗位工作等。

考研或许是提升自我竞争力、找到好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看似快捷的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奋斗的人生一定不止一条路可以选择,要衡量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自己的职业规划,才能去评价值与不值。真正的强者并不会被失败所打倒,小鹿很心疼二战的考研er,同时也十分敬佩。

那就让我们收拾好心情,总结好自己这一年的失败与教训,开始我们的二战之旅。
我们努力奔跑,只为追赶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愿披星戴月的你们,乘风破浪,如愿以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