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姐的对话和思考(下)——考研、课题、工作读研研究生教学_网….txt

和张姐聊了一晚,信息量很大,所以一篇推文太长,分成两篇。
上期:
上期聊到外部环境,这期聊聊张姐给我的一些建议和方向。
– 3 – 关于读研
提起这个话题,是源于我的工作经历。
截止至三月,我已经经历过全学段的教学工作。
小学知识易教人难育,初中叛逆有压力,高中一心拼高考,高校最能有创新。
我其实还是喜欢在高校里做学生工作。
但是惠州的高校本身并不多,唯一的本科院校惠大,对学工辅导员的要求也全部都是研究生以上,所以没办法。

| 惠州学院辅导员招聘要求
当年在广州,发现唯独广二师不需要研究生学历,也准备了材料去报名,最终也还是审核不通过。自此也就放弃了这个念想。
如果有的选,我也想选择继续在高校做学生工作。
虽然这个不太可能实现,但是读研哪怕是非全的,也还是很有必要。
前几天看到惠大的新闻,惠大正在全力申请硕士学位点,而惠大老牌学科门类其中一个就是教育学。

| 惠州学院申硕相关新闻
张姐说:像你们现在这样已经很难再读全日制研究生,只能试试非全。
我:是啊,如果有机会,我会试试的。
张姐:现在非全多数是周末和寒暑假上课,确实也比较麻烦,但是读研后身份学历终究不同,对于教育线的老师来说,如果能兼顾,可以值得尝试。
我还和张姐提到去年十二月考研报名时候的一个小插曲:惠大是第一次设立考研考点。当时我和美霞科头约好今年一起在惠大报名试试。结果还没等到我们报名,惠大考点就已经爆满了。当时又已经临近期末考备考,也就没有再选择广州的考点。
说到底,就是考研的决心不够强,给自己找借口。
有的人选择先考研,再工作;有的人选择先工作再考研。这两条路其实没有谁对谁错,看自己的需求和选择。
我和张姐提到当时我的一个舍友,考了广大,过了笔试,但是发现自己考编成功后,果断放掉广大研究生去入编。张姐说他的选择是对的。
因为支教期间我去过几次惠大开会学习,身边也比较多惠大毕业的朋友,每年惠大的录取分数线也摆在那,能够看到惠大越来越强。
所以如果惠大以后能申硕成功,我应该会去尝试惠大的研究生。
张姐问:你还会选择新传专业吗?
我回答道:应该不会了。暨大太难了
张姐说:现在从教了,考回教育学或者学科就好。
– 4 – 关于课题
提到这个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去年我还没从支教单位离职时,收到了《关于开展惠州学院—惠州市教育局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实验区2020年度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申报的通知》,当时我们申报了一项德育课题。
我当时印象很深刻,因为这个课题申报时间很赶,只给了我们不到四天的时间去做课题申报准备,我和洁婷、晓燕互相分工,最终被我们赶出来了。

| 当时我们做的课题申报书
申报德育主题,也是想避开学科热门,提高成功率,当时去盖章时候遇到了魏校,魏校也觉得避开热门是个明智选择。
我当时看到文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姐。但是当时没敢找!一方面不是学科类的,另一方面也是怕贸贸然打扰张姐不太好!
事实证明是我错了。
张姐和我提到:这个项目如果有惠大的老师参与,成功率会更高。哪怕是中小学单独申请,就算最后成功立项,多数也是要惠大的老师认领。
后来我重新看最终立项名单,确实语文学科立项课题就和张姐说的一样。
千言万语汇聚成三个字:可惜了…

| 语文学科课题立项名单
在二月底,还是我们这个团队,收到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申报》的通知,还是熟悉的团队,还是紧凑的时间,我们也去尝试了,具体内容,请期待下一篇推文,我把这个内容单独出来写了。
– 5 – 关于工作
我说我一直是做一行爱一行,哪怕这份工作可能不是我最初想要的,但我也会全力以赴去做好。
张姐对我当年在大学那会儿印象很深,也看过我写过的一些报告文章,知道我那会专注于新媒体。
我和张姐说,虽然当年没有从教经历,但是新媒体的工作经验也让我在教育路上另辟蹊径。
我和张姐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把新媒体、大数据运用在学生身上。我用新媒体给学生出阅读训练,用大数据来找学生的薄弱点,对症下药。
另一个是新媒体的经验,让我对学校的官微等宣传工作轻松上手,得到了更多延伸机会。
我来支教后,一度以为就此和新媒体无缘。但是当我发现支教单位也有公众号时,内心又蠢蠢欲动。后来学校官微给我打造成一个综合平台,开发功能,编写推文,用户翻了六七倍。
也是因为一系列的新媒体工作,让我有机会在教研室的 助下,重新涉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在教学工作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因为这些是当年在广州很想做,也很有可行性,但是无奈因为一些因素而未能实现的遗憾。
当然,教学本分不能丢。我和张姐聊到上学期学期我换了工作地,去到了更远的潼湖,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小学。
和张姐简单说了一下那边的情况,那边的孩子最后也还挺争气,考到了

潼湖全镇办第二,进步明显。
张姐:这就够啦。有进步就好呀。
我:是的,让那边的孩子适应我的模式需要点时间,但是最后还是靠他们自己取得了很大进步。
我:节奏还是很重要,节奏不能被打乱是真的。自己心里拿捏一个度,有分寸。
张姐:所以你当年所经历的都是有 助的,这让你的视野更加开阔,方法更加灵活。不管以后怎么变化,认真尽力还是不能少的。
我:嗯嗯
– 6 – 关于教研
聊完课题,张姐问了我个问题:问我是更喜欢专注课堂教学还是教研?
我其实是更喜欢教研类的。
张姐提到一个很核心的点,就是老师一定要做研究。
撇开为了评级评职称不说,做研究才能更好反哺课堂,提升自己的教学层次水平。
没有经历做研究的老师,课堂是散的,没有框架的,没有体系的。
张姐给了我一些方向,她说,既然你的新媒体技术和教学相辅相成,可以往这个方向走。信息技术与创新融合。
自己这几年来也是推行跨学科融合研究,所以张姐提供的方向和自己的目标方向也是相契合的。
张姐让我再经历多一轮常规教学,熟悉一下新教材,然后就差不多可以开始做更多研究。
张姐同时还传达另一个意思,就是研究也不能太泛,锁定一个方向,深耕该领域,才能做出成绩。
当时在做粤教翔云项目,钟主任也和我说过类似的话。
– 说在最后 –
张姐说我气色更好了,好像毕业后大家都这么说,前两个月校友会那会,梅姐和佩玲师姐也是这么说的我。
我大一那会是有多憔悴
不可否认,这个和心态也是有关系的。张姐也叫我别熬夜,所有人都叫我别熬夜~
现在每天几乎都很满,晚上到家后本来只是想眯一下,却经常会睡着。
前辈们的谆谆教导,都需要铭记于心呐。
和张姐这么久没见,一见面就有聊不完的话题。
张姐就像一盏明灯, 我照亮了前路。虽然这比喻一看就很老套,但是所反映的,确实是很贴切。
感谢前辈们在我前行的路上不断引导我!
谢谢张姐~
往后希望张姐不吝赐教!
来源 source
个人和张姐的对话和思考
排版 editor
不思考的思想者
版权 copyright
图文由@思想者不思考 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与小编取得联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