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考研经验分享(考研成功经验分享)

考研是一场马拉松,是一项长线工作,笔者准备并参与了充满戏剧性的2023考研,实际体验下来感受颇多,于是萌生了分享一些个人经验的想法,以下内容均是笔者的个人理解与思考,有较强的主观性,如有不精确之处,也望海涵。
初试部分
其实早在考完初试专业课后就一直想写这个东西,但是因为考试阳了,还有赶着回家、忙着毕设开题什么的,一直拖到现在初试成绩出来才开始着手捣鼓。初试成绩是2.21中午12点8分左右查到的,之前反复刷新进不去,顿了一下喝了口水再刷新就咣的一下出现在眼前了:政治65,英二80,数二126,专业课107,总分378,算是在预料之中的成绩了,也能对得上九个多月的折腾。接下来,笔者也会按照这样的科目组成来谈自己的经验。至于别的科目组成以及别的科目类型,笔者不甚了解便不再多言。
首先复盘一下从2月开始笔者的准备顺序:笔者做出考研这一决定是在2022年的2月中下旬,那时笔者的课表相对比较空旷。①接下来笔者花了大概3周的时间,做一些考研方面的调查,比如考研吧的精品贴、一些往年考研的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之后汇总了其中的信息后,大概确立一些基本的准备步骤,在b站上也关注了一些考研up,比如“小谭学长”“鸟山学长”“没咋了”等。在这个阶段的最后,笔者基本上确定了自己的两个目标方向:继续向上争取则选择北航的计算机学硕,求稳保底的情况下选择本校本专业的专硕。②
3月份到了,笔者的考研准备工作也就开始了。如果你问笔者,3月份要做哪些工作,那从笔者现在的角度来看,3月份最重要的不是买书,不是急着开始数学的基础阶段,更不是火急火燎的开始每日单词打卡,而是埋下一个伏笔,一个和专业课有关的伏笔。在初期阶段,你一定要明白,现在的考研,越来越隐晦的考察你在信息战这一块儿的本事,你得学会自己的查询、提取、分析、接受那些对你有 助的信息。3月份的这个伏笔,一方面是关于专业课,你需要确定,你考什么专业,本专业 or 跨专业?大跨 or 小跨?另一方面是关于报考学校,你要定下几个基础的目标院校,定出合适的上下限(不建议随手写了个清华北大,然后在心里安慰自己,考不上没事,反正定高了,自欺欺人没意思哈)。一般上限是你觉得你能达到的一个极大值,至于下限,则是你觉得你失常发挥,连续摆烂的条件下仍能吃下的保底局。在定下基本的方向和目标之后,就是着手开始学习考研相关知识了,那么接下来要做的有哪些呢:数学英语专业课。数学开始基础阶段,过第一遍相关内容;英语可以考虑开始背背单词,读读英语文章;专业课部分开始根据你定下的目标,找到可能会考察的专业课科目。③至于要买哪些书,下一段说,三月份,明白伏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差不多了。
这一段,打算谈一下三四月份在实际学习方面要准备的内容。首先明确一个大方向,从这个时间节点,到暑假(7.1开始算)前要完成的任务有:数学部分的基础阶段;英语阶段持续的单词记忆习惯;(不管是否跨考)专业课部分网课或者纸质资料的收集。接下来细说:数学部分,不管数一数二,基础强还是弱,学校的课程多还是少,暑假前务必把基础阶段的高数线代内容过一遍。这一遍,不要求你面面俱到,要求你能够熟记知识点的分布和做相关的基础部分练习题。也就是配套你买的讲义后面跟着的。④数一的同学因为内容量确实庞大,可以酌情考虑线代概率论剩一部分留进暑假,但暑假的前半个月一定要过完,不然你进入强化阶段后,会比较吃力。英语方面,笔者认为,单词是应试英语里最能人为控制最有力量感⑤的一项英语能力,但笔者不认为考生需要把所有单词在这个阶段全记忆或者尽量记忆。(实际上,笔者在那两三个月里,背了忘忘了背,最终记忆下来的也说不上多少)笔者觉得,考生只需要在这两个月里,保持每天都在记忆单词就足够,哪怕一天只背只学两个之前见过的老单词,也是够格。在这两个月时间里,笔者希望考生能够养成在一天中固定的一个时间段学英语的好习惯,这一点十分关键。至于专业课,笔者是跨考生,自然明白专业课的重要性,对于考工科的考生来说,专业课和数学都是150分的拿分大头(满分500)。对于跨考考生,务必确定目标专业可能考察的专业课的科目(不确定也要知道有可能考哪几门)并找到相关资料,着手开始预习,在暑假开始前至少结束第一遍预习的40%,非跨考考生对自己较有信心则可在暑假时再开始慢慢准备相关内容,没信息则现阶段准备相关网课或纸质资料的学习,暑假前争取过完第一遍的70%。
五六月份的准备工作可以放在一起说,因为一般六月份大伙会忙于期末等事务⑤,因此笔者假设大伙这两个月只能发挥一个月的作用,那么这个月你的目标便是:做好暑假前最后一阶段的工作,也就是尽力结束数学的基础阶段,阶段性总结你在专业课准备方面做的工作,比如网课要去哪里看,纸质资料可能会用到哪些,自己对这些科目目前大概掌握了多少,以上内容希望各位能在这两个月里进行总结,而且是多多益善,对自己的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个认识对于后面报考时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会有很大的 助。至于英语和政治,你没看错,政治,笔者接下来要额外分段谈一谈,因为这两门的争议其实蛮大的,有人觉得不能提前开始,有人说不能学太少单词,下面一段是个人经历与主观思考。
对于英语,笔者认为这门课实际上是做题量上最小的课程。其实考虑时效性只有英二英一最近十五年的真题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当然记得抛去最难蚌的2010年试题)。因此,满打满算,在你接下来备考的七八个月里,你最多只有30套题能用来做,这其实看起来多实际上很少。接下来,请根据需要慢慢的给自己加一些别的英语训练,不然只背单词你慢慢的就会适应并怠惰。比如“暑假前将英语二的近十五年真题做差不多”⑥(留下近两三年即可),这些题目后面会有反复学习甚至二刷的机会,因此不需要害怕不小心全部做完会没题做。笔者推荐按照阅读专项,完型专项,翻译专项,作文专项的分组方式来做这些题目,即不是按套而是按题型来做第一遍。
这一段是关于政治备考的个人看法。回顾整个政治备考过程,笔者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赶。9月份开始进行政治复习,肖1000也好, 政治手册也好, 形式与政策和肖4肖8也好,这些都比较系统的学习过,然而哪怕是到最后,这门科目依旧没法令我放心,在考前的那晚,我仍然在加班加点的背诵肖4。这在笔者看来,是可以优化的。希望看到这里的读者首先谨慎思考我接下来的三个问题:(1)你对自己的记忆能力是否有正确的认知 (2)你对于偏政治味儿偏文科范的较大篇幅纯文字内容接受能力如何 (3)在生活节奏迅速加快,精神包袱变重的条件下,你的短期记忆能力能达到何种水平 这三个问题,对你的政治备考有积极指导作用。接下来,笔者将以自己为例,给出个人认为的相对合理的政治备考顺序,(笔者本人状况为:对自己的记忆能力有正确认知但是较为不自信,对于大篇幅纯文字政治味儿内容不敏感且在升压环境下短期记忆能力会出现剧烈波动)。政治四部分:马原、毛中特(包括时事政治)、近代史、思修,马原理解难度最高需要额外听课学习,安排在9月份学习;近代史和思修是相对固定的死知识点,因此可以酌情前提,后续反复阅读加深记忆即可。毛中特内容最多时效性要求最苛刻,放在最后和肖8一起消化,最后肖4来了主背肖4,重点关注时事政治、毛中特和马原,剩余两部分在前面的日积月累中相对熟悉。
暑假(7、8两个月)阶段是考研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就像语文中的过渡句一样,承上启下,意义非凡。这个阶段是强化阶段,建议考生在这两个月里保质保量的推动数学强化阶段的内容,做讲义,做习题集⑦,整理错题,反思重建,不要偷懒。英语亦然,比如将后续的近十五年英一真题尽量做完吸收好(当然记得留近两三年的)。至于专业课,在这个阶段,应该说你对你自己备考的情况应该有个中期的估计了,是否要继续考目标专业,是否需要提高目标或者降低期望。还记得三四月份留下的伏笔吗,将它揭开,对准你要考的目标专业的专业课,可以考虑一周学几次,将专业课第一遍的进度往前推一推了,暑假看看能不能将专业课第一遍进展差不多。⑧至于政治,如上段所言,根据自己的情况,请灵活地在6—9月之间慢慢开始政治的备考,政治庞大的体系赶到最后再备考还是有些抓瞎,笔者并不推荐“粪到臀门子上再拉”这种“懒驴上磨粪尿多”的做法。
9月和10月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节点,你将会完成专业课的第一遍浏览和数学的强化以及英语真题的一刷,这些内容或许不能准时完成,这都没关系,实际上时间上的误差有半个月上下都是正常的。而这个节点最重要的是报名与报考目标的最后一次确定。还记得五六月份时对自我的反复审视和暑假阶段边强化边总结吗?现在结合你的状态,你需要在报名阶段做出自己最后的决定了,定下报考目标就不要再管这些杂事,投入后续的复习吧。切记去参加预报名!因为预报名完了正式报名只需要简单一个提交就能结束,而且预报名你还是有机会反复填写的,正式报名虽然可以重填但是那时你的心境可未必能在频繁的改动中安宁啊!⑨
11月份和12月份便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强调的事情了,已经到这个节骨眼儿上,相信你已经找到自己的节奏了,接下来的日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着重说一句,数学强化临界结束时间是11月初,不要太晚,不然后续模拟题和真题可能是来不及做。⑩英语接下来需要做的是抽空完成近三年的真题(根据自己是英一还是英二),然后回顾做过的真题,以近几年为主做好总结。专业课这个阶段需要你结合实际题目(请自己寻找往年真题等资料)回顾课本知识点,真题一定是第一手资料。政治方面,大概11月18前后肖8会来到你身边,12月上旬末肖4会降临你身边,这两个资料很关键,尤其是肖4的大题,需要认真背诵。(虽然反押题现在越来越常见,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肖4大题背诵优先级都会是最高的)
最后是关于考试两天或三天时间的一些说明,笔者是两天考试,第一天24号政治英语,第二天25号数学专业课。一般来讲,大部队会在23号下午前往自己已经预订的宾馆(11)休整,等待第二天的考试。不过笔者蛮推荐23上午或者22下午去宾馆,多出来的时间可以提前探一下路,摸索一下去考场的方法。笔者当时是打车去的考场,不过第一天上午是早起自己去的,走路40分钟打车4分钟也是蛮抽象的,一般来讲,23考研戏剧性的一点在于和疫情在一起,所以这在以后应该还是少数情况,大家届时应该可以自由探路。考试时需要携带的东西,例如身份证准考证学生证三件套,以及试题袋,规定的碳素笔,铅笔,尺子,橡皮,开专业课试题袋用小刀等届时务必准备好,并留下备份以备不时之需。考试是在冬天,往往比较冷,而且考研时考场的暖气也好,你的座次也好,都不确定,所以穿厚了总比穿薄了好,注意保暖。上下午的考试,一般来讲间隔很短,上午往往11点半结束,你到宾馆吃完饭估计12点20前后了,而下午场2点开始,1点半到两点之间都是入场时间,由于赶早不赶晚,实际上中午睡觉也好复习也好时间很短,如果你到考场很远,考虑步行或坐车你可能甚至都捞不着睡觉,所以大家伙在备考最后阶段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尽量适应一下中午少觉的情况。
接下来聊一聊其他细节的地方,就是关于考后对答案这个事,到底是凭印象还是考场上写准考证上拿出来。这一点根据笔者的经验,你可以打印四张准考证,一场拿一张,然后能做完有心情记答案的时候,你可以最后时间把答案写准考证上,毕竟你的准考证在入场和考试过程中是被监考人查证过的,最后写上答案,放你试题袋里拿出考场没啥问题,也不必偷偷摸摸,但是切记,别在打铃后慌张写答案,因为铃声结束你只要还在写字,你就有被同考场考生举报的风险,同学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关于考试后的对答案,一般需要等一段时间沉淀,因为考完那几天假消息满天飞,各机构给的答案满地鸡毛,乱七八糟,胡说八道的,满嘴放炮的,骗人拔虾的,臀眼开花的都有,笔者25号考完,大概在29号前后,在2022考研真题答案_历年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 中国考研网 (chinakaoyan.com)上根据自己在准考证上的记录浅浅对了下答案。对答案时的估分是政治64,数学125,英语84,专业课100—110,总分373—383,最后的378也在这个范围里,估分上,政治一般按照选择题分数加30主观题作为最后得分,数学的话大题上12分大题结果分按3分算,证明题无论如何都写点儿东西,步骤分一般会给1—2分的,英语的话英二25分作文笔者一般按照15来算,虽然最后来看可能还是高估自己了(笑)。专业课的话,这个建议大家加一下专业课群,这种群大家伙在前期三四月信息战也好,暑假强化的间隙也好,还是报考前后也好,一定要找个时间加上这种群,有竞争对手,有与自己同行的人,多多少少还是有安全感和参考性的。战略上做只孤狼,战术上也是群体的一份子嘛。
而至于考完研的那个寒假要做什么,笔者认为这个就是一个很自由的问题了,着重说一下是否要备战复试。由于不同专业的复试内容和通知不同,需要读者自行安排。相信经过初试的历练,读者不管是打信息战能力,还是应试能力,都是有所提高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灵活安排自己下一步的工作,复试准备也好,毕业设计也好,春招准备也好,预习调剂的有关事项也好,还是说考公出国,甚至偷偷想办法联系导师,都可以,一切都是读者自己的发挥了。(实际上是笔者落笔时还没进行复试,不好评价这段时间的工作,乐)
这一段将分享查分日当天笔者的行动轨迹。以2023年山东考研查分为例,笔者的学校查分时间是12:55,省查分窗口是12:00开启,在2.21查分当天上午,笔者起大早来到图书馆人少的角落,开始准备自己的个人简历和一些学期项目和毕设的周报告。笔者觉得,在查分这种关键时刻,应当是一个人单独在一个静谧的角落默默的等待那一秒的到来,这样既不会打扰他们,又能让自己沉住气(因为初试时已经练成了端坐做几小时题的习惯,所以沉住气还是能做到的),可是真到了十一点二十时,笔者完成了上午的报告书写,只剩下无聊地刷知乎、贴吧、qq、b站,但是没有新的消息,距离查分三十五分钟时,笔者喝下出分前最后一口水,一边平稳呼吸,一边起身走向窗外,“欣赏”窗外的风景(实际上只是分散注意力罢了),在十一点四十时,笔者感受到一股莫名的紧张感,虽然早已有了防备,但还是有些心率上升,为了避免打扰到他人学习,并且缓解自己的紧张感,笔者做出了一个自认为非常伟大的决定:带上水杯和卫生纸,去水房接水,然后去撤硕蹲坑,没想到还真解了个大手,顿时心情舒畅不已,一直持续到了十一点五十九分,笔者的亲友发微信问笔者是否紧张,笔者晃过神来,看到跳动的指针,心率又一次上升,然后十二点时,一件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发生了:研招网崩了。虽然通知时间是12:55解开查分通道,但是实际上在12:08分就能看到自己的分数了(不含排名)。在出分后,发生了什么呢,可能大部分人都已经忘了或难以想象自己会怎么做,但是笔者还是预判了自己的行为:(12)
一、看一下成绩有没有太超出预期,是否需要成绩复核
二、去目标院校官网看一下排名
三、把成绩填到之前写好的简历等文件上
四:调整情绪分享给自己的亲友们?
这一段作为文章过渡段,负责分段和说明:该段以上以及下面注释的前13条,时间线都是2023.3.1前,那个时候复试名单以及注意事项的官方文件尚未出台,根据估分笔者能够进入复试,为了提高录取成功率,笔者决定先下手为强,通过查询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导师列表和自己的兴趣方向确定自己的猎物导师,然后通过展示网页的导师邮箱尝试与导师联系,我不擅长多线程作战,也没有脚踏多条船的魄力,所以只能通过精挑细选选择自己可能未来会选择的导师,然后发邮件与他沟通,幸运的是,笔者在复试前还是与目标导师接通了电话,互加了微信,由于没有和导师继续交流的话题和必要,(笔者还是认为复试更重要些)为了向导师体现笔者的认真努力,而又不打扰导师的日常生活,笔者深思熟虑后想出一个非常完美的方案:每天晚上都给导师的微信运动点赞。每次点赞,当笔者看到导师的备注昵称,便会回忆自己一天的生活,反思一天的生活中做的到位与不到位的地方,并为明天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或许看起来微不足道甚至有点儿徒劳无功没事找事,但是笔者仍然从这件每日任务上找到了一些自己的生活节奏。(13)
注释:
①??? : ?笔者的专业在教学构成(本科四年制)上呈现的是大一上轻松,大一下到大三上忙,从大三下一直到大四下毕业都是轻量级课程安排,因此也具备全心全意备战考研的客观条件。在这一点上,大部分学校专业可能直到大四才开始课少甚至有的大四还有验收项目工作期末考试等干扰考研的客观学业内容。尽管繁忙程度不同,笔者还是希望决定考研的考生能在大三下也就是考研当年的三四月份(早或晚一点儿无所谓)抽几周细细研究一下自己的报考方向和自己的能力定位,这点在后续的复习和九月的报考上会起稳定军心、指引方向的作用,也是个人考研信息战的第一声枪响,很关键,很必要。
②??? : ?笔者在三月份初将目标限定在本校本专业专硕和跨考北航计算机学硕之间,并根据相关院校的研究生院确定了要考察的专业课科目,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这些专业课各不相同,但是公共点是数据结构,这是计算机相关专业难以避开的一门课程,也希望后面想要报考计算机专业的考生,可以提前先准备这一门课程。不过笔者在经历了9.28保研震荡和10月报名紧缩后,退而求其次,以稳定为主,最终,将自己的报考目标确定为本校跨考网安专硕。在这里,笔者想给后来的考研生再说几句:2023年考研,人数走高的同时保研人数上升,可以预见,未来考研会越来越难,笔者希望大家能够明白本科毕业后的出路不止研究生一条,大体方向就可以分为读研深造,出国留学,就业三种。保研人数的上升还会压缩考研选手导师的选择,因为有些导师的名额可能基本都给了保研学生,只留给考研学生一两个坑位,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考研人之间的竞争。2023年如此戏剧的一年,疫情和考研同行,但仍然能看到大量发烧考试的选手拿到非常恐怖的高分,可以预见,2024及以后的考研必然更是腥风血雨。因此,考研这条崎岖的路,需要读者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后,再谨慎决定是否要踏上,这条路,真的很凶险,不要以考研为理由去逃避自己心中的疙瘩。
③??? : ?对于基础阶段的用书以及后续的书籍使用,笔者首先想说的一点便是:考研一定是一个主观能动性占大头的长时间工作,任何资料都是辅助作用,备考考生是永远的前台主输出手。具体到指定科目上,笔者数学主跟的 老师,也听过 老师的视频课。只谈这两名老师,笔者觉得这两位都是非常优秀的考研数学老师,都是能培养150分苗子的大手子。笔者认为,如果你有较好的数学基础与把握,则选择 老师并坚持下来你会收获非常理想的上限。如果对自己不自信或者犹豫,选择 老师绝对是个明智的决定。笔者基础阶段学的是 30讲,笔者认为 30讲是极其适合基础阶段的教材,并没有网传 爱出难题的锐气,但是却有着 老师温柔的教诲。(不过 老师强化教材一点儿也不温柔就是了,笑)对于专业课,不同学校不尽相同,笔者对于这个阶段的考生,也仅有如文中所言,留伏笔清定位的建议罢了。英语学科笔者始终坚持真题是英语应试唯一资料的原则,其他作文书单词书等资料均为个人定制,查漏补缺用,所以笔者不多做推荐。
④??? : ?对于基础阶段,也就是这个经验分享发出来的第一时间上,各位未来的研究生们或许还在比较迷茫的复习,觉得自己摸不准一些应试的大方向。笔者在这里再次重复文中的建议:一直到暑假前,读者数学上应当尽可能过完一遍基础阶段内容,不必追求面面俱到,但要记住知识点具体分布在哪些位置,能在开卷考试中找到考察的知识点在书中哪个位置便足够。融会贯通的状态一定是出现在强化阶段的顿悟后,不可能出现在开局阶段。英语亦然,前两个月一定是习惯养成阶段,用两个月的时间,换一个每天都能腾出特定时间来学英语的生活节奏,笔者认为是值得的。专业课方面跨考的同学务必笨鸟先飞,这是同为跨考生的笔者能想到的第一建议。
⑤??? ????笔者在四五六月份依次经历了身体抱恙,项目中期验收和期末验收报告,即使是轻量级课表的安排,仍然会遇到一些阻扰复习进度的事情,所以在这个阶段,笔者希望考生能够适当降低自己每日完成学习任务的指标,不要定过于假大空的目标。同时妥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保持营养均衡,一次生病耽误的摆烂几天是需要非常非常多日子的早出晚归来弥补的,所以身体健康一定考研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虽然是隐藏因素,但是是关键中的关键因素。
⑥??? : ?此条是针对英语真题练习的补充说明,如文中所言,笔者坚持认为真题是英语备考的唯一正经参考资料,一切市面上的辅导资料都不过是二次创作。笔者认为,英一英二考生原则上应当只做自己要考部分的英文题目,不应当混作。但是笔者结合过去一年的备考经历,(笔者在10月分从学硕改考专硕后,英一改考了英二,所以笔者英一英二都做了,都比较有发言权)认为在正式报考前,考生应当先去做自己起初定下的对应科目的英语试题(考英一做英一,考英二做英二),然后再正式报考后,根据自己其他备考科目的进度以及自己的英语掌握程度,决定暑假后完成第一遍真题后,应当是做另外的真题还是二刷已有真题。同时若是笔者同款情况,则需要继续补刷没刷的题目,毕竟考什么刷什么是第一原则。
⑦??? : ?此条是针对强化阶段以及基础阶段中的学有余力想刷题的同学的建议(主要是数学,英语专业课以真题为主,政治以押题为主),笔者认为,数学的刷题量与考生的目标分数有关,一般目标分为100分的考生,应当按照平时模拟题能做到120分的水平进行练习,其他分数段同理,因为考场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的成绩浮动大概是0—20不等,不妨去最大值。(若浮动更大且不是极端特殊的客观原因,希望考生能耗子尾汁,不要自欺欺人)鉴于考研一年年变难的趋势以及现在报考人数的激增,笔者以数学120分为例来主观说明自己在刷题上的想法:刷题总量一般在660—1000为最适宜,这里指的是习题集,也就是大伙熟悉的660、880、1000等都是这个范围,刷题不贪多而求精,这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原则。笔者推荐考生在这三本书中选择一本吃透学精,配合基础阶段或者强化阶段讲义,这个做题量是足够考生达到保底120分的成绩的。再多或者少的题量笔者认为都是不切实际的,不管是吸收率还是熟练度层面。
⑧??? : ?此条是对专业课应试时的反思与建议。笔者的专业课开始的较晚,大概十月中旬才开始,而且是两门跨考的新课,压力最后是相当大,最终也是难免107分和前排130分本专业大佬差开很多。笔者考后反思时,认为是网课以及第一遍的进度过慢,在11月下旬才将两门课的第一遍结束,开始慢慢刷题。在后期英语作文和政治背诵的挤压下,专业课没能完全掌住舵,最终没能考到前排的130+,留下了些许遗憾。因此笔者强烈建议跨考的考生提早开始,若是跨考408专业课,则笔者建议考生在3月或者4月就立即购买王道或者天勤的对应书籍开始四门课程的学习,一门课大概1个半月,反复过几遍,掌握上面的题目,用时间和熟练度来推到408的四座大山。而即使是不跨考的考生,笔者也建议在暑假开头就着手准备相关内容。不然再九月开学后随着政治的彻底加入,专业课的时间会被继续挤压,届时阵脚大乱恐难以避免。
⑨??? : ?此条是针对考研报名的说明。实际上届时b站也好其他论

坛也好,会有大量相关指导信息,除了文章中提到的up,还会有不少up会详细讲解相关内容。笔者想提醒的是,各位考生届时一定要去参加预报名,并且及时打听自己报考院校专业的消息,报考人数报考火爆程度以及报考科目是否更改等,这个阶段会出现大量重要信息,请考生一定不要错过。(笔者报考学校在报名结束前一天某专业临时从收30超大扩到54,非常离谱)
⑩??? : ?此条是针对后期数学模拟题真题以及专业课真题使用的说明。专业课希望考生能通过前面阶段收集的信息,争取拿到往年真题或者模拟题等重要题目,并且反复研究,及时整理错题。而数学方面与专业课思路相同,请先完成历年真题,从9月下旬开始一直到最后考前,都是刷套题的时间。根据时间多少和个人主观体会,笔者给出数学上刷套题的优先级(以2023年考研为参考)往前10年真题(有余力可做15年,不过笔者觉得吃透往前10年足矣)>李林六套卷>合工大 ≈ 八套卷≈合工大超越≈李林四套卷≈ 四套卷>李艳芳四套卷(这个极难不建议硬吃)。如果实在没时间,笔者个人倾向于做李林6+4,这个可以说是最接近真题的模拟卷了,2023年的李林6+4质量还是顶中顶。
?? : ?关于考试前订宾馆,一般会在考前两周左右公开准考证,根据上面的考场来订附近的宾馆。这个地方笔者强调一个技巧,那就是根据自己在十月报名后的结果,发挥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尽力去找考该学校的学长学姐或者该学校的一些当地学生,尝试去问出往年考试的考场位置,这样可以提前锁定要预定的宾馆,避开12月份宾馆预定潮和升价潮。
?? : ?此条与下一条内容一致,是笔者考后的一些碎碎念:考研是一次长线的作战,这个过程里,大家会进一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更多方面,自己的学习潜能也好,自己的精神集中力强弱也好,亦或者说是自己的行事风格。这样在一些大事发生前,我们必然具备并完善了预判自己行为的能力。所以在之后的人生中如果再次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境况时,我相信我们不仅能也一定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觉生活的细节,做出未雨绸缪的应对,成为更优秀的人。
?? :同上条
————————————华丽分割线————————————
复试部分
在3.26的复试中,笔者虽然发挥远不如初试理想,但还是有惊无险的上岸,下面是复试相关笔者的一些想法分享,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复试部分的时间跨度和内容占比相比初试部分要少不少,当然如果从高分角度细究两者内容总量上相差无几。复试终究需分不同学校不同学院来分类讨论,笔者接下来的经验都是在“初试复试占比五五开,复试中笔试面试五五开”的基础上展开的①。
二月下旬得知初试成绩后,成绩相对比较不错的笔者着手开始做复试相关的准备,由于是本校跨其他专业的情况,因此费一番力气也是能找到报考学院老师的相关信息②。接下来的日子里,便是一边准备复试科目一边着手与导师列表中的导师进行交涉,笔者的笔试部分从寒假开始准备,是两门关联很大的专业课,科目一是科目二的基础,参考书目为三本,相对较多。不过寒假期间笔者并没有过多的去看相关内容(问就是懒),而是在假设自己无法上岸的条件下,为自己准备个人简历,留一条“参加春招“的后路③,时间回到三月,三月是完整的复试准备期,整个准备周期了,诚实地说,笔者无法再拿出初试准备时的热情与态度,这一点笔者认为或多或少算是一种普遍现象④。
对于笔试,笔者参加的复试里,笔试最终几乎都是专业课一的内容,专业课二的内容鲜有涉及,而笔者在之前学期有过专业课一的学习,于是想当然的啃了一个多月的专业课二,而忽视了专业课一在应试考察方面的细节与常见陷阱,这也导致笔者的复试笔试没能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在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中仅仅是中等左右水平⑤。不过考虑到复试中笔试面试的互相稀释,这部分的落后仍然有机会在面试时追回来,然而可曾料想,笔者的面试部分遭遇了“滑铁卢”,以至于最终笔者压线上岸,十分惊险。
对于面试,笔者的考研面试算是笔者人生中第一次参加正式场合的面对面面试。由于疫情原因,包括笔者在内的2019级学生的本科四年里,仅有第一学期和最后一学期这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完整地在校园中度过的,这也导致在三年疫情的影响下,笔者一直没能有机会训练自己线下面对面面试的临场应变能力,线上面试终究有种“隔层纱”的朦胧感,这点和线下面试在实际体验上有非常大的区别,请读者务必注意这方面的练习,做好相关的心理预期。(当然说句题外话,疫情终究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相信未来很久都是正常的生活了,线上的日子或许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吧)
回到具体面试,面试前,笔者针对个人简历部分,对本科四年自己的项目经历,学习与生活经历(学生工作以及学科成绩等)和个人荣誉进行了详细的“剧本”准备,自我介绍和毕设均准备了中英两版台本,并且笔者在所在考场的抽签中抽中了十八顺位,大概有四五个小时的准备时间。笔者在候场教室默背了无数遍自己准备的内容,自以为所向披靡,却在面试时连续吃瘪。首先在准备阶段,往年线上时是英文自我介绍,之后英语部分考察结束开始问答环节,结果到笔者这里,变成了英文毕设问答和中文自我介绍以及后续,由于准备阶段,英文版毕设介绍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实在是难背,因此笔者没有着重记忆,而是着重背诵了英文自我介绍相关内容,结果现场正好是反的,这直接把笔者给问懵了。后续提问环节,笔者简历部分的项目考官一个也没问,尽管笔者在途中数次尝试将话题引导向自己准备充分的部分,然而还是被考官一句“别急,你先别急,我先来问你”给强行制止,场面一度十分尴尬⑥,考官着重考察了跨考生(笔者)的专业基础,因此连续提问了大量的专业课⑦问题,而且这些专业课问题是笔者原专业与报考专业重叠的部分,这部分内容是相当靠前学习的非重点科目的内容,这正好打了笔者一个措手不及,连续两三个问题答不上的笔者心里已经十分慌张了,好在五名考官中有两名相对年轻的考官⑧(后来得知是高年级学生)看出了笔者的紧张,主动询问了项目相关内容,这样笔者相对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准备过的内容,这才让面试部分没有一直尴尬到底。而现在想来,笔者仍然忘不了那个夕阳西下的傍晚,五名神情严肃的考官像是看马戏团敲锣小丑一般皮笑肉不笑的脸庞和表面冷静心如死灰的自己,忘不了提到的几道本应非常简单却仍然没能答下来的专业课问题。不过好在,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如愿以偿。
注释:
①??? : ?各位成功进入复试的考生你们好,笔者在本条中要着重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初复试的分值占比情况,以及复试时是否有机试、英语、上手实验、面试、笔试等,这些部分的占比也一定要搞清楚。以笔者五五开占比为例,五五开类型就需要保证初试复试两手抓,算是最难的处理情况之一了,战线极长,需要兼顾。而有的报考专业所在学院会给出七三开或者三七开等类似比例,这样的比例是略有侧重的。以七三开为例,如果初试成绩相对于“进复试分数线”高明显一截(指大概二十分起步的优势吧),那么实际上只要复试别完全躺平,正常准备的情况下,基本上稳了。即使是跨考生,如果初试成绩极其耀眼,复试翻车率相比一般的考生肯定要低一些。笔者说这些,一言以蔽之,复试前注意初试复试以及复试内容占比,在获得优势的条件下,不要过度内耗。在考试前把自己的锐气消磨完了一定是最小丑的行为,没有之一!
②??? : ?本条阐述找导师方面的问题。笔者其实在初试结束的第一时间就开始搜索报考学院导师列表,同时笔者在大概复试前就和确定的几名导师都见了面,并且根据交流结果与其中一名导师口头约定好了。笔者认为,正常本校的学生,应当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地理位置优势,提早出击,而跨考的同学,也推荐从导师列表开始琢磨,分析意向导师的方向,并且发送含简历的邮件进行初步交涉(哪怕对方不理你),最起码需要自己心里做到有数。实际上,近几年保研人数有上升趋势,保研人已经占据了导师们大量的名额。(特别地,考研专硕名额特别少)因此请考生在找导师这方面尽量积极一些,为自己的上岸加些筹码。
③??? : ?本条讨论“多手准备”的问题。笔者在寒假的时候便在假设自己今年无法上岸的情况下未来的走向,准备了自己的个人简历,同时简单确定了可能未来会参加春招的单位。笔者认为,考研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人生未来走向还是比较多的,不一定只看考研一条路。大的方向一般有出国、读研和就业三条,这些都是本科后可以选择的道路,因此在初试结束自己实在是不确定下一步怎么走以及其他迷茫时刻,不妨静下心来给自己列个表,看看未来的走向有哪些。这样既能明确自己未来的大概方向,又能对自己有更深的了解,最起码在这个节点,这样做很有意义。
④??? : ?此条说一下初试后到复试名单公布前时静不下心学的问题:这个阶 ??????????????????段确实很难熬,因为不确定性真的很多。分三类情况讨论吧。第一类情况是有把握但是怕翻车的同学:建议抓紧尝试联系导师,因为毕竟上岸把握大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先上岸,这点一定没错,如果不放心,那请按照上一条,做多手准备,最起码不要一直闲着摆着,这真的不合适,坐以待毙不可取。第二类情况便是感觉自己初试翻车没戏的,请尽早决定二战or其他出路,如今考研竞争很激烈,一心只为了上岸容易失去自我。赶路太久会让人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人的出路不一定只有考研一条。第三类情况则是两者外的其他情况,建议仍然是同③,如果不确定下一步打算,就请先静下心来揣摩一下自己下一步的打算,揣摩结束后,决定继续学习的则请为自己列好计划,秉持着“先紧后松”的原则,有条理的推进自己的进度,选择不再走考研这条路的,根据自己未来的初步打算,可以着手开始准备就业、出国或者其他路线相关的准备。
⑤??? : ?本条谈谈笔者复试笔试时的一些心得。笔者复试笔试阶段是有参考书目的,这一点希望读者注意,并不是所有学校的所有学院都会在复试前给出详细的参考书目。而且给的参考书目未必都考。(笔者三本只考了一本,恰好是笔者以为大二学过便没看的,乐)因此请读者发挥你在初试备考时养成的信息检索能力,发动自己的能动性去查找复试相关的资料,不止笔试,面试也要慢慢准备。复试笔试应该说是初试后再考一次专业课,所以按照初试时准备专业课的思路,本专业找自己的资料或者报考院校的往年真题,跨考生提前准备,从网课等资料找起,笨鸟先飞。往年真题一定是第一参考资料,院校的自命题都有自己的风格,一定要发动信息检索能力仔细寻找,反复做反复理解,将给定的资料都吃透。结合笔试与面试的分值占比,希望读者能掂量好孰轻孰重,并且有机试或者上手实验的专业,请能多早,就多早开始准备,这真的很重要!
⑥??? : ?以下三条都是面试时笔者印象深刻的地方,这一条谈一下市面上一些复试教学里所说的引导问题。有的考研视频会建议考生积极地向考官发起“进攻”,拿到主动权。笔者觉得这是错误的。因为面试一定是考官方占绝对的高点,考生是被动的。考生可以尝试像笔者一样进行直接引导或者隐晦引导,让考官对自己准备好的部分进行提问,但是一旦考官免疫了考生的“嘲讽”,请考生记住,这是正常的,而且请不要再继续“嘲讽”,而是从容回答,减少引导次数。另外笔者有认识的朋友,因为很有“个性”,因为一些问题与考官争执,闹的很不愉快,导致尽管坐拥400+的初试分仍然被刷被迫调剂的结局(这位甚至考虑二战,笔者个人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执拗)。
⑦??? : ?笔者认为,复试面试一定也是以专业课为主的,所以读者也能看得出来,实际上考研最重要的就是专业课,这是贯穿始终的,也是理所当然的。面试时,一般地,复试面试部分的情况可能有以下几种:直接问专业课(本校本专业)、问原专业与报考专业重合部分的专业知识(考察跨考生如本校其他专业的专业素养)、问原专业的专业知识(侧面考察跨考生的专业素养)。而对于“为何报考本专业”“对原专业有何不满”等常规问题,笔者认为,这应当是读者举一反三,准备过程中能意识到并且做好充分准备的事情。笔者面试后认为,交叉学科(也就是上述第二种情况)是未来一个小趋势,即使是本专业也有可能根据不同方向侧面问交叉学科的问题,希望读者能做好这方面的应对。
⑧??? : ?这是笔者自认为的小技巧,不妨假设有五名考官,面试时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一个主考官很专业,同时会带两名(可能)相对不是太“专业”的考官(甚至有可能是资深高年级研究生),这样的话笔者认为,考生可以在面试时尝试多和几名考官“深情对视”,考官自然也是明白考生不容易。所以当考生比较尴尬时,应该会有一些相对不是太“专业”的考官会想 一把考生的。所以考生要做好自己隐晦引导的工作,将自己有所准备的东西向考官展示出来,以便于后续考官顺藤摸瓜的提问,并做出针对性回答。
?????? 这一点上笔者还要补充的是,并不是所有学校的所有面试场合都吃这一套,例如一些很顶尖的高校,生源不缺,本身很卷的,那确实可能出现五个非常专业且严厉的面试考官。这类情况下,笔者希望考生能做好尽可能详细的面试准备和心理准备,以及自求多福。
————————————华丽分割线————————————
后记杂谈
下面是一些零碎的小问题:
①:许多社交平台如b站知乎等均有很详尽的经验分享贴,在准备的过程中适当参考,多多思考,得到适合自己的备考节奏,才是笑到最后的法宝。
②:前文中提及一些进度性的内容均为参考,一般常规备考进度和以上参考进度有快慢一个月的差距或者跳过部分步骤都是可以接受的。不同考研人的情况不尽相同,但还是那个词:先紧后松。一定不要让拖延症害了你,不要坐以待毙,更不要思而不学。而且不要只顾着低头赶路,而忘了定期的自我反思与调节整理。
③:学累了可以适当休息,劳逸结合,不要和别人比进度比熟练度,因为不到最后上考场,谁是骡子谁是马还都是未知数。况且真正和你做考场对手的,并不是广大报考的数百万考生,而是报考你所报考的专业的那一撮人罢了。
④:考研过程中用到的那些资料,一定是做不完的,不管提前多久准备。所以贪多嚼不烂,学就要学精学透,这些知识不会只在考研一个时间节点受用,未来很多方面总会有要用到一些学过的知识的地方,有备才能无患。
⑤:今年考完后,笔者也得知了很多初试高分的学生被刷的例子,可以说复试在未来考研里会越来越被重视,这是合情合理的,毕竟总不能招生招的全是做题机器。另一方面,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外校歧视”这一现象肯定是存在的,这一点上希望有跨考想法的同学付出更多的努力,既然客场作战,不妨笨鸟先飞。跨专业备专业课难,跨学校找导师难,一旦决定要跨,就要做好吃更多苦的准备。
前后洋洋洒洒了1w5+字,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考研经历留个纪念,同时为后来的同学留下一些经验与教训。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把经验与教训传承给后来人,人类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延续自己的文明,考研亦是如此。19级不容易,23考研考生不容易,未来每一届考生都不容易,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请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安静的湖面练不出稳健的水手,平坦的道路走不出时代的伟人,后来人啊,坚定自己的目标,努力完成这场逆风的飞翔吧!
最后,再次感谢读者能看到这里,希望本文能给读者一些启发与 助!
?????????????????????????????????????????????????????????? ????????
2023.3.31

评论